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道路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既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诸多影响。在人类充分享用道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如何保障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维护好环境与社会的稳定,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长效机制,成为现阶段中国各城市道路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吉林市东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国内外道路生态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道路相关影响因子的分析,构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东山片区道路生态状况做出评价,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措施。本文首先以道路生态学理论和景观生态学优化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近郊区型和中心区型城市道路产生的不同生态影响,提炼出对应的指标层,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东山片区道路系统生态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筛选出适合东山片区道路系统的生态评价指标矩阵,并建立模糊分析评价模型。其次,结合东山片区现状环境和用地规划的实际情况,根据片区内用地格局和道路特征重新划分生态评价区,划分为滨江近自然组团、城市生活宜居组团和工业组团。基于不同组团内道路的生态影响,对三个组团分别进行权重分析和模糊评价分析。将每个组团的生态影响指标进行权重排序,并运用模糊评价法汇总每个指标对评语集的隶属度,进行加权平均值的计算,得出三个分区的道路生态指标体系的评价矩阵图表、权重与模糊评价分布图,确定该片区生态优化的侧重点,最后,针对东山片区不同类型城市道路提出生态优化方案:其一,从路网整体格局策略出发,灵活运用生态设计理念,解决上一章片区道路网与周边环境保持景观要素连通度的问题;其二,针对近郊区型城市道路,从局部生境节点设计、植被群落布置优化、GIS生态适宜性布线设计三个角度,提高动物迁徙的安全性,疏散城市内部污染、降低风和降雪对道路生态影响的程度。其三,针对中心区型城市道路,通过优化适宜东山片区的生态的抗污染植被类型,利用植物自身生态修复作用减少东山片区道路气体污染,提高道路绿量和绿视率,增加行车和步行的舒适度。通过采用自然排水设计方法,缓解东山片区城市径流带来的水体污染问题。以上研究为吉林市东山片区城市道路生态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优化措施,也为同类型寒地丘陵城市边缘区的道路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