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涡轮为代表的热端部件冷却技术是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的瓶颈技术。涡轮叶片尾缘受到气动、结构和强度的限制使得尾缘冷却结构的设计较难,较高的尾缘温度让叶片易发生裂缝、断裂以及烧蚀等情况。为了适应第五代航空发动机涡轮冷却要求,进一步强化尾缘冷却结构的换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按照原型研究-强化机理研究-三维气热固耦合验证的思路对尾缘扰流柱通道、交错肋通道和尾缘半劈缝气膜进行了详细研究
【基金项目】
:
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长寿命透平叶片气热耦合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涡轮为代表的热端部件冷却技术是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的瓶颈技术。涡轮叶片尾缘受到气动、结构和强度的限制使得尾缘冷却结构的设计较难,较高的尾缘温度让叶片易发生裂缝、断裂以及烧蚀等情况。为了适应第五代航空发动机涡轮冷却要求,进一步强化尾缘冷却结构的换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按照原型研究-强化机理研究-三维气热固耦合验证的思路对尾缘扰流柱通道、交错肋通道和尾缘半劈缝气膜进行了详细研究。本文首先引入了间隙强化扰流柱通道换热,揭示了间隙引起的泄漏流和扰流柱尾迹、马蹄涡的相互耦合作用和对换热的影响机制。对比了静止状态和旋转状态下间隙尺寸对流场和换热的影响,发现了旋转扰流柱后方从压力侧到吸力侧的纵向二次流结构。结果表明较小的间隙能够使扰流柱通道换热增加,有助于保护涡轮叶片尾缘。采用了凹陷涡发生器/凸起强化扰流柱通道换热,揭示了马蹄涡和纵向涡相互作用机制,分析了纵向二次流对不同位置的凹陷/凸起流和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旋转状态下凹陷涡/凸起位于扰流柱前缘时有助于马蹄涡的发展,进而有利于换热增强。交错肋结构作为一种高效的冷却结构被广泛的应用于俄系发动机涡轮叶片中,然而目前对于交错肋的研究仍然属于起步阶段,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交错肋通道内部的流动换热特性,提出了折转-螺旋上升流-冲击,旁通流-螺旋管流的流动模型。一般而言折转流动对应较低的换热系数,冲击流对应较高的换热系数,同时折转-冲击作用使得交错肋通道内部的压力损失较大。基于以上研究提出采用间断交错肋破坏折转-冲击作用降低通道阻力损失的新结构,结果显示间隙的添加在大幅度降低了通道的阻力的同时换热系数下降不明显;提出采用截断肋片强化换热的方法,结果表明当截断位置处于折转区域时换热系数明显增强。最后分析了带有冲击结构的交错肋通道换热特性,研究表明冲击孔的位置对冲击结构和交错肋的换热都用显著的影响。气膜冷却技术通常和内部冷却结构相互联合保护尾缘区域,尾缘区域的气膜冷却以半劈缝为主。因此本文探究了不同冷气入射角、不同唇口形状和不同加强筋形状对尾缘半劈缝区域流动换热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唇口附近的分离涡是通道中的主要流动结构,对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当冷气入射角较小时,会在尾缘半劈缝区域产生较大的回流区,当冷气入射角逐渐变大时回流区逐渐缩小。不同的唇口形状会诱导出不同的分离涡,唇口形状为半圆形时分离涡最小,有利于下游的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提高。不同的加强筋形状主要影响了冷气喷出速度,进而会产生不同的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分布,一般而言冷气出口气流速度较大时的气膜冷却效果较好。本文将上述研究成果分别应用于E3涡轮导叶和某涡轮动叶当中,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真实工况下不同冷却结构对涡轮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涡轮导叶采用凹陷涡/凸起后叶片表面温度下降17K,同时冷气入口压力和涡轮效率基本保持不变;涡轮导叶采用间断交错肋后温度下降63K,冷气入口压力大幅度提升。涡轮动叶采用凹陷/凸起后叶片表面温度下降9K,涡轮动叶气动性能基本保持不变;动叶采用间断交错肋后尾缘温度下降27K。上述数值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强化换热方法对于降低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氮杂和氧杂环结构片段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以及功能材料分子之中,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及化学活性,高效快速构建此类杂环化合物成为有机合成化学重要的研究领域。烯烃来源广泛且性质活泼,是重要的石化产品和基础化工原料,通过烯烃与杂原子的亲核加成反应构建碳杂键以及杂环化合物一直备受关注。然而一般情况下烯烃难以发生亲核反应,传统的酸化以及自由基引发的方法又有诸多弊端,例如环境不友好以及安全系数低等,因此烯烃的亲
涡轮叶片高负荷设计能够通过提高叶片负荷水平的方式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水平,但也存在加大栅内二次流控制难度、提高二次流损失的负面影响。当前研究基于某涡轴发动机第一级动叶根部叶型,对比了变稠度设计与变转角设计对叶片负荷水平的影响及两类高负荷涡轮叶栅的流场特征,开展了叶片复合弯曲与端壁分区造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及二者的联合设计与应用研究。此外,数值方法验证中还提出了一种可以保持风洞侧壁完整的实验系统周
Cf/SiC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断裂韧性好以及高温性能优异等一系列优点,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之一。但是,Cf/SiC可加工性较差并且制备成本高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将Cf/SiC与加工性好、耐高温且成本较低的金属Nb连接,可弥补Cf/SiC在应用方面的不足,扩展Cf/SiC的应用范围。本文基于相图的理论分析设计了三种Ti基钎料,实现了Cf/SiC与Nb的可靠连接,通过(
具备高反应特性的活性氧、活性硫和活性羰基化合物等小分子物质以及具备高催化功能的酶在调节细胞内物质代谢、调控相应生物学功能、维持细胞稳态和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检测和监测细胞内活性物质有助于了解它们在细胞内的生物作用以及引起的各种生物学效应,并在揭示它们的生理功能和涉及疾病的病理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医学意义。近些年,得益于荧光成像技术的发展,荧光探针技术在可视化检测和
近年来,随着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针对振动测量技术的研究日益迫切,对航天器运动副微弱振动的非接触、高效、高精度检测在航天领域内具有重要意义。激光自混合干涉技术测量精度高且具有自准直、结构紧凑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激光自混合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激光二极管弱耦合现象的测量方法。激光器的出射光束被物体表面反射或散射后再次进入激光内腔,与腔内光混合后调制激光器的功率输出,形成自混合干涉。研究通用
生物水黾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昆虫,能够在水面飞快的滑行与跳跃。其非凡的水面环境运动能力,成为学者们研究水面运动机器人争相模仿的对象。仿水黾水面运动机器人可用于导航通讯中继节点、执行水质监测、水面侦查等任务,在军用、民用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仿水黾机器人的研究不仅需要探究生物水黾水面运动机理,同时涉及到机器人水-空气界面运动与水相互作用,由于水的流动性与易扰动性,导致其在运动过程中与水相互作用力变化
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造成的石油烃类(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TPH)污染已成为我国土壤资源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石油火灾的扑灭以及定期的防火演习导致了大量水成膜泡沫灭火剂(Aqueous film forming foams,AFFF)的释放,从而引起了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的环境污染。这也促使了一些石油工
对于工作温度为中温段的热电材料,无论是从热电优值和机械性能角度比较,还是从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角度比较,方钴矿基热电材料均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并被成功应用在民用汽车尾气废热回收和航天深空探测领域。热电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p型热电材料与n型热电材料用导电材料连接组成热电器件使用。调控热电材料内部声电输运,优化热电传输性能,同时设计低接触电阻和高热稳定性的电极/热电材料接头是实现高转换效率和高可靠性热
使用地震数据研究地球物理特征,这对于地球内部结构探索至关重要。然而,大多数真实地震数据在记录过程中都受到噪声污染。数据中的噪声导致重要信息被掩盖,从而影响分析的准确程度。因此,记录数据的噪声消除是地震信号处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获取高分辨率图像,提高信噪比,挖掘隐藏信息并保留重要特征是去噪过程的关键。为了深入研究此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数学理论和方法。这些算法各有优缺点。本论文综合现有技术的优点,针对
现有的颗粒动理学理论大多针对气固流动而建立,而在液固流动中颗粒惯性作用显著减弱,紊动扩散趋势增强。在稠密液固两相流颗粒相本构关系中应综合体现流体湍流脉动-颗粒作用以及颗粒间碰撞的共同影响,发展建立稠密液固两相流颗粒动理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大部分工业液态流化介质均表现出典型的非牛顿流变特性,研究非牛顿流体各流变参数对固相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十分必要。液固流化床以及钻井过程中的岩屑颗粒输运是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