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04年4月至10月,在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和北麂两个邻近岛屿开展实验工作,比较岛屿种群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生活史特征的变异,并分析形成此种动物生活史差异的成因。实验包括野外和室内两部分,室内主要研究北草蜥繁殖输出和子代表型特征及其早期生长的岛屿间变异。野外则通过栖息地和食物可得性调查以及标志重捕的方法,探讨形成此种变异的成因。所得出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两岛之间的繁殖季节存在显著差异,北麂的繁殖期比洞头早将近一个月。岛屿间达到性成熟的母体大小存在显著差异,洞头最小产卵母体小于北麂。并且北麂岛母体身体状态好于洞头。而相对窝卵重则没有岛屿和月份间的差异。
北草蜥的繁殖输出存在窝间和岛屿间变异。岛屿间变异主要由卵重的岛屿差异引起,而窝间变异则主要和洞头8月的窝卵数较低有关。
幼体大小存在岛屿间的显著差异,北麂幼体大于洞头。但是此种差异主要由卵大小的差异所引起的,因为在去除了卵大小的影响后,洞头和北麂的幼体大小没有显著差异。幼体运动速度没有岛屿间差异,但是月份间差异显著。主要是8月幼体的运动表现不好所导致。
早期生长研究发现,头体长、体重和尾长的日增长率均无岛屿间的差异。
岛屿植被存在显著差异并由此导致热环境的差异。洞头岛植被高于北麂岛,地表层光线透入率则低于北麂岛。因而,洞头岛郁闭地表的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显著低于北麂岛,但两岛裸露地面的温度无显著差异。热环境的岛屿间差异进而影响北草蜥的野外体温。在春季,洞头岛的野外有效温度和基底温度显著大于北麂岛,而两岛北草蜥的体温无显著差异;在夏季,洞头岛的北草蜥体温、有效温度和基质温度均显著高于北麂岛;而到秋季,则为北麂岛蜥蜴体温和环境温度高于洞头岛。地面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丰度的岛屿间差异表明北麂岛食物可得性大于洞头岛。岛屿北草蜥日活动规律和喜好体温无显著差异。
野外标志重捕实验发现,野外北草蜥成体生长速率没有岛屿间的显著差异,而对于两岛幼体生长的分析表明,北麂幼体的生长速率大于洞头。两岛的年龄结构存在差异,北麂的成体比例大于洞头。性成熟年龄也存在差异,洞头性成熟要早于北麂。种群密度也存在差异,洞头的种群密度大于北麂。
因此,本研究表明形成此种岛屿变异的成因为:(1)温度和食物可得性存在岛屿间差异,生活史特征岛屿种群间差异可能与之有关。(2)生长速率存在岛屿间差异,生活史特征岛屿种群间差异可能与之有关。(3)性成熟年龄和种群密度存在岛屿间差异。(4)种内竞争和资源利用是生活史特征岛屿种群间差异的另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