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豆是我国重要的食用和经济豆类作物,对绿豆生育期基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绿豆生育期变化的规律,也有助于培育熟性不同的新品种。本研究以生育期较短的‘VC2917’作为母本(P2),生育期较长的‘鹦哥绿’作为父本(P1),构建的包括261个株系的RIL群体作为材料,于20172019年,共在5个生境下种植在南阳师范学院农场。在调查各生境条件下的出苗日期、三叶日期、分枝日期、始花日期、开花日期和成熟日期6个基本生育期性状的基础上,首先统计出各生境条件下的这6个基本生育期并对其进行了遗传规律的分析,随后选择出了2018年和2019年各一个性状分离良好、数据完整且遗传稳定的生境,最后计算出这两个条件下的各15个生育期的间隔时长,并分别对这两个生境条件下的共21个生育期相关性状进行初步定位和两位点互作效应分析。主要结果为:1.对绿豆出苗期、三叶期、分枝期、始花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六个基本生育期进行遗传分析显示,绿豆六个生育期基因分离良好,除出苗期和三叶期因受生境影响较大导致正态分布不够明显外,其他各性状均呈正态分布,并表现出明显主峰,表明这6个基本生育期性状的遗传主要受主效QTL控制;其遗传力分别为0.510、0536、0.490、0.650、0.913和0.923。2.21个生育期相关性状均检测到QTL位点,LOD>2.0的QTL位点共计52个。2018年共检测到31个QTL位点,2019年共检测到21个QTL位点。总的来看,生育期相关性状的QTL主要分布在2号和11号连锁群上。52个QTL位点的LOD值在2.028.55之间,单个位点的遗传贡献率在3.3%15.93%之间。3.LOD大于2.0的六个基本生育期QTL位点分布情况是:出苗期在2018年和2019年各检测出来一个QTL位点,均位于6号染色体的mus118mus35标记之间,LOD值分别为3.97和4.02;三叶期在2018年和2019年各检测出来一个QTL位点,均位于6号染色体的MUS168Mchr7-23标记之间,LOD值分别为4.10和5.43;分枝期2018年和2019年各检测出了一个QTL位点,分别位于位于9号染色体的Mchr10-9Mchr5-37和11号染色体的Mchr10-49HAASVR1519标记之间,LOD值分别为5.59和6.28;始花期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检测出两个和一个位点,这三个QTL位点分别位于1号染色体的Mchr2-9MUS54、2号染色体的MUS869MUS171和2号染色体的MUS171MUS617标记之间,LOD值分别为3.39、6.07和5.13;开花期2018年和2019年分别检测出两个和一个位点,这三个QTL位点分别位于2号染色体的Mchr11-50CEDG198、11号染色体的Mchr10-1Mchr10-5和11号染色体的HAASVR1519HAASVR1270标记之间,LOD值分别为4.50、4.93和4.99;成熟期在2018年和2019年各检测出了一个QTL位点,分别位于11号染色体的Mchr10-1Mchr10-5和11号染色体的HAASVR1519HAASVR1270标记之间,LOD值分别为4.99和3.75。4.对21个生育期相关性状的两位点互作效应分析表明,2018年2019年检测到的呈显著水平的互作影响分别有42对和47对,互作位点对性状的单个贡献率介于为22.94%85.79%之间,且多数位点为非连锁标记与非连锁标记之间的互作。5.对苗期、三叶期、分枝期、始花期、开花期及成熟期与产量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苗期和成熟期性状对产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对产量的影响为正作用;其余四个生育期对产量的回归系数为负数,对产量的影响为负作用。各生育期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程度依次为:开花期(R=-0.100**)>分枝期(R=-0.122*)>三叶期(R=-0.100)>成熟期(R=0.029)>始花期(R=-0.024)>出苗期(R=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