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百济瓦当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迄今为止在公州扶余地区已经发现了 40个左右的出土地,出土的莲花纹瓦当超过160余种。随着发掘调查的持续进行,瓦当的遗址和数量仍在不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济瓦当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迄今为止在公州扶余地区已经发现了 40个左右的出土地,出土的莲花纹瓦当超过160余种。随着发掘调查的持续进行,瓦当的遗址和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本文试图对百济莲花纹瓦当进行分类研究,并将其同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莲花纹瓦当进行对比,以此来分析百济莲花纹瓦当中蕴含的中国要素和其自身发展的特点。最后探讨百济作为文化传播的桥梁,将莲花纹瓦当样式传入新罗和日本。尔后这一时期莲花纹成为整个东亚建筑中瓦当纹饰最为流行的一种。本文由绪论、论文主体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了佛教莲花纹的起源。莲花因与佛教关系密切,成为佛教文化象征之一,带有佛教意味的莲花纹开始频繁运用到各种装饰领域。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南北朝时期达到空前繁荣,莲花纹的使用也在此时达到鼎盛。而百济在与南北朝的交往中,佛教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环传入。在百济王室的大力推行下,佛教与百济本土文化相结合后迅速发展。这无疑对百济社会的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艺术犹如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照拂着百济的文化。尤其百济莲花纹瓦当,莲纹图案线条柔和优雅,造型百变多样,成为屋檐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第三章阐述了百济汉城、熊津、泗沘时期莲花纹瓦当的主要出土遗址以及莲花纹瓦当的主要类型。对三个时期莲花纹瓦当的发现环境和情况进行了介绍,其次对于不同时期出土瓦当上的莲花纹,根据其造型中莲瓣的多少,莲子的数量以及莲瓣的表现形态等对百济莲花纹瓦当进行归类。第四章首先对于南北朝时期莲花纹瓦当的主要样式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将百济莲花纹瓦当进行对比,从而发现百济与南北朝时期的莲花纹瓦当中存在的异同,进一步窥探百济与南北朝的往来交流对百济莲花纹瓦当的发展产生的影响。百济在吸收了南北朝先进文化后,将盛行的莲花纹瓦当通过往来的使者传入了新罗和日本。第五章为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本文围绕某防空武器系统中C波段火控雷达性能标定和校准的应用背景,针对行军状态的冲击振动以及使用过程中有源器件老化或更换等导致的雷达电轴中心与武器系统光轴中心、火炮射击散布中心等测量轴系中心偏移的技术问题,开展了雷达标校源设计和研制工作,为雷达研制、使用和维护等全寿命周期的快速、精准标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C波段雷达标校源基于矩形标校法和频率合成器技术,试制出的雷达标校源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体积
本研究运用会话分析的身份分析框架对两个师生课堂交流片段进行穷尽分析,以论证教师身份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通过使用会话策略共同构建的。研究发现教师"专制身份"的构建与完
在人类的精神活动和创造中,方言的形成和运用总是和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表达约定俗成、自由灵性、形象精当,较少受到社会生活某些规则的限制和约束,因此许
建筑与绘画属于两大不同形态的艺术,从传媒角度看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像绘画与雕塑那样明显地相互依赖,从职业角度看二维绘画技巧也只是对创作三维空间(建筑)的一种修养。然而,
本文针对现代科研实验建筑类型的特点,从创意设计、技术设计两个方面来阐述,对相关的设计问题和设计策略进行了剖析,对科研建筑类型的建筑设计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正>北京市委办公厅在保障中央大型会议活动的长期实践中,注重不断总结、提高认识、创新方法、形成机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京作为首都,是中央组织大型会议活动的首选之地
<正>发展轨迹1825年英国人用机动车牵引列车在轨道上行驶,穿梭于城市之间输送货物和旅客,创造出铁路这一崭新的运输方式,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产物。铁路从诞生到成熟直
<正>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在出台了一系列补贴、免税等支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措施,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减少了耕地撂
本研究基于Kolb学习风格理论,采用实验方法探讨了247名文理科大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其英语音位、句法和语义任务流利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受试学习风格存在显著的性别、学
<正>汉语的文学语言是一种独特的音响艺术。它的审美功能不是或不完全是外在物质音响在主体生理上、心理上的客观反映,而是以语音、文字符号为媒介和材料,通过回忆、联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