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社会的日趋多元化以及少数族裔运动的开展,亚裔美国文学开始繁荣发展。随着作品的增加以及研究的深入,亚裔美国文学逐渐显示出其代表性和现实性,向人们展示了亚裔美国人的生存现状以及他们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所产生的文化困惑、身份危机以及身份建构等问题。《茉莉花》(Jasmine)是著名的印度裔美国女作家芭拉蒂·穆克尔吉(Bharati Mukherjee)的代表作品,也是表现离散生活的最典型的作品之一。本论文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出发,在总结和梳理现有的国内外对《茉莉花》这部小说的研究基础上,探讨小说中女主人公茉莉(Jasmine)在离散生活中的女性自我身份的探寻与建构。
本论文共由绪论、主体部分和结论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亚裔美国文学及其分支印度裔美国文学,芭拉蒂·穆克尔吉及其代表作《茉莉花》进行了简要介绍,《茉莉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技术路线和整体框架等。主体部分第一章重点论述主人公茉莉在传统的性别角色中女性意识的觉醒。通过运用斯皮瓦克关于属下阶层(subaltern)的论述来分析父权文化和印度宿命论对女性的压迫的影响,指出茉莉的女性意识最初是模糊的;通过接受教育和在开明丈夫的帮助下,茉莉最终觉醒。第二章重点探讨茉莉在离散生活中的流动性身份的建构。借助离散理论来论述全球化时代与人口的世界性流动的关系以及全球化离散,并分析茉莉在美国经过从佛罗里达到纽约,从纽约到爱荷华,从爱荷华到加利福尼亚的地点上的移动,以及从印度的年轻寡妇到纽约泰勒家的保姆,从保姆到爱荷华银行家巴德的情人等身份的多次转换的过程,特别是她每移动到一个地方就为自己选择一个新的名字,最终在离散中建构了自身的流动性身份。第三章主要探讨茉莉在离散中杂糅的文化身份建构。通过分析印美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以及茉莉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中所产生的困扰及身份危机,并运用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the Third Space)等理论,来论证茉莉接受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有益部分,并在两种文化之间的第三空间中商讨,建构了兼具东西方文化特色的杂糅的文化身份。第四章主要探寻茉莉在离散中的女性主体性身份建构。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论证茉莉以暴力方式打破了父权文化的压迫及束缚,维护了自己的女性尊严。同时谋求思想和经济上的独立,积极寻求女性自我解放的道路,追求真爱和幸福,最终建构起女性主体性身份。第三部分结论对论文进行了总体归纳。
本论文的意义在于通过探讨离散中的女性在父权制和帝国主义文化的冲击和压迫下对自我主体身份的探寻和建构,为离散者特别是离散女性,以及那些处于离散之中,为自我身份建构感到困惑的人们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身份建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