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自我”真诚言说——论张洁的小说创作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wangke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星璀璨的当代文坛,张洁作为两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倍受瞩目。张洁倾注了作家生命体验的真诚写作一方面成就了她在新时期女性文学史中的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因其为人为文的“偏激”与“尖刻”倍受争议。本文认为,探寻“自我”是贯穿张洁小说创作的主线,在言说“自我”时的“极限真诚”则是导致其作品毁誉参半的重要原因。本文旨在通过对张洁小说创作的整体解读,探究张洁作品中对于“自我”的开掘,以及这种倾注了作家生命的真诚言说所带来的利弊得失。   论文第一章系统梳理了张洁小说创作中探寻“自我”的发展脉络。张洁在创作观念、叙述重心以及创作风格这三方面的变化表明:张洁小说创作中所探寻的“自我”的内涵由普遍之“人类”转向个体之“我”;实现“自我”的途径由报效祖国转向个体灵魂的自由;建构“自我”的叙述方式也由写实转向了自传。这种种“内转”趋向既是文学式微等时代因素所致,也同张洁对文学功能的工具化定位,以及把握宏大题材的力不从心有关。   论文第二、三、四章,从具体文本出发,分别论述了张洁不同创作阶段“自我”探求的具体内容、特点以及得失。在“痛苦的理想主义者”阶段(1978-1986),张洁在社会层面建构了社会奉献型的“自我”,深入到性别层面上探讨女性独立自强的“自我”。张洁在人性遭遇压抑的痛苦中温情呼唤爱与美的理想,获得了与读者的“音叉共鸣”。在“深刻透彻的‘女巫’”阶段(1986-90年代初),理想乌托邦的幻灭使张洁对生活、文学以及自我的关系存疑,从而撕碎了前一阶段建构的“自我”,突出表现为知识分子“自我”的毁灭和异化。这种建立在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基础上的探究,加剧了张洁洞察社会弊端、洞悉女性问题时的尖刻之风,形成了“偏激”的个性。在“老尔弥怨的‘恶女’阶段”(90年代初至今),张洁将自己的生命体验最大限度的融入文本,建构了仅仅属于张洁个人的“自我”,形成了话语霸权。通过对“自我”的重建与审判,获得灵魂自由的“自我”实现。
其他文献
陆文夫的创作生涯,起步于五十年代,在随后几十年的创作中逐步走向成熟。他的创作过程和新中国的成长一样,经历了挫折和磨难,虽然陆文夫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并不完全与此同步,但它们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吴炳是晚明著名的戏曲家,他创作的《粲花斋五种曲》文辞优美,依腔协律,兼善临川派与吴江派之长,历来被公认为“双美派”的代表作家。本文的研究对象《疗妒羹》为《粲花斋五种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生成”的潜在价值往往熟视无睹,致使身边许多生成的教学契机流失。有的冷漠处置,有的一点而过,有的束手无策,面对学生的问题,不能进行价值判断,有时对“
萧红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东北女作家,她的作品中蕴藏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本文通过对其小说文本的解读,从启蒙、女性、底层以及艺术构成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
高一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理念上与初中新教材更吻合,内容上难度有所下降,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大大减少,而对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网络要求更为全面,对知识体系的强调更多,对学生的
美术鉴赏是一种判断美的能力,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鉴别的过程。美术鉴赏课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
明清朝代更替,政治风云变幻,诗坛上也出现了新气象。以钱谦益为领袖,冯班为中坚力量的虞山诗派,高举反复古的大旗,以批判和开创的精神出现在了这个特殊时期的诗坛上。冯班在
人物简介董先武,男,汉族,1966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铜陵市建委副主任科员,铜陵市郊区灰河乡五洲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Character brief introducti
通过系列微弧氧化试验,研究溶液浓度、氧化时间、氧化电压对TC4合金的微弧氧化膜层特性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适合于钛阴极极板复合膜层制备的微弧氧化工艺。 The effects of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