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中高危GIST的一线用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延长无进展生存期。B2222临床回顾性研究提示伊马替尼谷浓度(Cmin)>1100μg/L的患者能够明显受益;法国的一项临床研究认为伊马替尼Cmin浓度达到760μg/L即可视为合适的有效治疗值。伊马替尼血药浓度与患者的无进展疾病生存期、生存预后息息相关。然而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在个体内、个体间变异均较大,多种因素均可导致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不同,因此进行血药浓度长期监测十分必要,然而当前各项研究结果各异,且仍缺乏中国人血药浓度监测的大规模有效数据。综上所述,本实验将进行较大规模的GIST患者的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监测,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及与特定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间的联系性,为后进一步确定中国人甲磺酸伊马替尼有效治疗浓度窗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价值。方法:患者收集血液时机距上次服药时间为(24±2)h,离体5小时内进行离心,提取血浆后,运用高效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血药浓度检测;离心后沉淀血细胞运用TIANamp基因组提取试剂盒进行基因组提取,运用SNa Pshot Multiplex Kit进行SNP多态性分型;不同血药浓度影响因素采用Graph Pad prism 6.0及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或t检验,多组间均数统计学差异显著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ANOVA)。结果:1、收集规律口服伊马替尼4周以上GIST患者血浆136例,其中原发灶位于胃68例,小肠52例,其他部位16例;发生肝转移17例,腹盆腔转移3例;服药剂量:400mg/d患者125例,300mg/d患者7例,600mg/d患者4例;危险度分级:中危患者39例,高危患者97例;2、LC-MS/MS方法考察,确证该方法专属性、精密性、准确性、稳定性良好,标准曲线和检测下限符合检测要求;3、甲磺酸伊马替尼血药浓度(400mg/d)与患者体表面积(p=0.0356,R2=0.035)、肌酐清除率(p=0.0443,R2=0.072)呈负相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年龄、包细胞计数、白蛋白计数、肝脏转氨酶(p>0.05)无相关性;4、伊马替尼血药浓度(400mg/d)与不同手术方式、服药期间每日排便次数会导致血药浓度不同,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服药期间发生水肿与否、是否伴发肝转移血药浓度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5、ABCB1 rs1045642、ABCB1 rs1128503、ABCG2rs2231137、SLC22A1 rs2282143、CYP3A5*3 rs776746位点多态性与血药浓度无关联(p>0.05);SLC22A1 rs628031多态性对血药浓度有影响,GG等位基因患者血药浓度较AG等位基因患者血药浓度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等位基因患者血药浓度与AG、GG等位基因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LC-MS/MS法进行伊马替尼血药浓度检测有良好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2、伊马替尼血药浓度与体表面积、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3、胃部手术患者较其他手术患者血药浓度值偏低;每日排便次数过多影响血药浓度;4、SLC22A1rs628031多态性会对伊马替尼血药浓度产生影响;GG等位基因患者血药浓度较AG等位基因患者血药浓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