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以来,高管股权激励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在欧美发达国家,股权激励被视为促进公司高管与股东利益相结合以实现高效率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上世纪80年代获得长足发展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实践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美国安然、世通等一系列大公司和会计事务所的丑闻便涉及到股票期权制度的滥用。而美国花旗集团和微软公司宣布取消股票期权激励,则是对这一制度弊端的反映。股票期权制度客观存在的负效应,集中体现在道德风险行为上。但在迄今为止的理论文献中,针对股票期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很少有文献从道德风险行为角度展开专门的分析。基于此,本论文选择了这一分析视角。 本文以2006年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至2012年底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和剩余索取权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梳理和理论推演、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企业高管道德风险行为的视角,分别从非效率投资、过度负债和股利“惜派”三个方面研究了我国现行的股票期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剖析了企业高管选择不同的投资政策以及融资政策和股利政策的真正动机,揭示了现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实施的问题。客观地说,从企业高管道德风险行为角度来研究股票期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一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机制性研究。 本研究构建了股票期权激励、道德风险行为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沿着“股票期权激励—道德风险行为—公司绩效”的逻辑思路,通过理论推演,剖析了股票期权激励是通过道德风险行为间接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并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股票期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理,本文将道德风险行为限定在投资、融资和股利发放领域的三种机会主义行为,即非效率投资、过度负债和股利“惜派”。本文的分析框架及逻辑理路如下:首先,研究了股票期权激励与道德风险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股票期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理及其运行过程,认为股票期权激励将导致更多的道德风险行为;其次研究了高管道德风险行为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高管道德风险行为对公司绩效水平的影响;再其次,对股票期权的直接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分析了董事会监督职能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实施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本文较之于已有的文献,有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研究视角方面。经济学和管理学有关股票期权激励效应的研究多聚焦于股票期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正面影响,对股票期权有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选择从道德风险行为的视角来揭示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在逻辑方面具有一定的新意,使人们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②关键构念方面。本文从公司财务之角度对投资、融资和股利政策等概念作出了新的解析,这种解析是注重从非效率投资、过度负债和股利“惜派”这三个方面对高管道德风险行为来展开的,它试图突破先前的相关研究;③数据处理方面。通过理论论证和实证研究的设计,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上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拓展,使之更加接近理论假设,这主要反映在以高管所持股票期权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比重来作为衡量股票期权的指标,以弥补作为虚拟变量的股票期权在样本数据筛选中的不足;④实证检验方面。构建了股票期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阐述了道德风险行为在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中所起的中介和桥梁的作用,具体地讲,是以股票期权为解释变量、公司绩效为被解释变量、道德风险行为为中介变量、董事会监督为调节变量,从而构建了合理的实证回归模型,对道德风险行为所起的中介作用以及董事会监督所起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相对符合实际的结论。 本文有关股票期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是一种试图在前期分析文献基础上有所创新的研究尝试。论文以股票期权激励、道德风险行为和公司绩效等为核心内容,从制度规范、形成机理、行为过程等方面考察了目前我国公司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为对问题研究的一种探讨,论文的分析框架、逻辑推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具有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新意,但由于本人理论认知水平和数据资料的局限,肯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