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电子湮没研究有序介孔材料的孔结构及对宏观性能的影响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_end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十年来,介孔材料因其可调控的孔径、极大的比表面积和均匀的孔隙等结构特点在吸附分离、催化反应、低介电材料等方面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制备方面,采用不同的模板剂和合成方案可以合成一系列孔结构和孔径不同的介孔材料。在表征方面,常见的用以表征多孔材料孔结构的方法主要有小角X射线散射(SAXS)、气体吸附/脱附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相互补充,但提供的孔结构的信息不够完善。因此探索更多的表征方法来得到更全面的孔结构信息,以研究孔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正电子湮没谱学是研究孔结构的一种非常灵敏的方法,正电子学界对于电子偶素尤其是o-Ps的寿命与孔洞半径R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大量的半经验公式。本论文中我们合成了几种典型的介孔材料,利用正电子这一无损探针,结合小角X射线散射(SAX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N2吸附/脱附等一系列测试手段研究了这些介孔材料的孔结构,并研究了孔结构对材料介电性能、光催化降解和热电性能的影响。结合不同的表征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如何用正电子湮没技术准确表征各种孔结构。本文首先以嵌段共聚物P123为结构导向剂,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合成了介孔二氧化硅SBA-15。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扩孔剂1,3,5-三甲苯(TMB)来调节孔结构。小角度X射线散射(SAXS)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测试结果表明,随着TMB/P123比值的增加,孔道形态发生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在第一阶段(TMB/P123<0.2),孔隙类型为典型的圆柱形孔。当TMB/P123的比值在0.20.5范围时,孔型为弯曲圆柱体。在最后阶段,当TMB/P123比值大于0.5时,有序介孔二氧化硅转变为介孔二氧化硅泡沫,呈囊泡状结构。TMB/P123的比值由0增大到2时,由N2吸附脱附测得的平均孔径从6.5 nm增加到17.2 nm。正电子湮没寿命测量表明,τ3和τ4两种长寿命成分分别是o-Ps在微孔和介孔中的湮没。并且我们发现,SBA-15中存在微孔和介孔两种类型的孔,其中介孔为开孔,微孔为闭孔。随着TMB比例的增加,微孔的数量和大小几乎没有变化,但随着TMB/P123比值的增大,介孔尺寸逐渐增大。对于介孔,当孔型为圆柱形和孔径小于12 nm的弯曲圆柱形时,通过o-Ps寿命得到的孔径与N2吸附/脱附测量结果一致。当孔径继续增大,孔型转变为囊泡状时,由o-Ps寿命得到的孔径小于N2吸附/脱附的结果。随后以嵌段共聚物P123为表面活性剂,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合成有序介孔二氧化硅KIT-6。SAXS和HRTEM表明,在30℃-120℃下合成的KIT-6的孔结构具有三维立方Ia3d对称性。当合成温度升高到180℃时,孔的有序性变差。经N2吸附/脱附测试表明,随着合成温度从30℃提高到180℃,孔径从3.8nm增加到18.5 nm。随着介孔尺寸的增大,孔壁厚度呈不断减小的趋势。对合成的KIT-6进行正电子湮没寿命的测量,根据o-Ps的寿命值,用Goworeck的圆柱形模型可以得到介孔的孔径,并且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孔径不断增大,与N2吸附/脱附的结果相一致。由于壁厚的减小,壁内的微孔数随之减少。此外,我们发现第二寿命分量τ2也可以用于表征孔径,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第二寿命分量τ2与τ4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KIT-6的介电常数随合成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将KIT-6的介电常数与正电子寿命测量得到的相对孔隙体积进行了比较,表明孔隙率在低介电常数材料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介孔二氧化硅SBA-15为硬模板,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通过纳米浇筑法制备出了高度有序的介孔二氧化钛。由SAXS、WAXRD、HRTEM和N2吸附脱附等测试可知,介孔二氧化钛具有与SBA-15反相的孔结构,其孔径为4.5 nm,比表面积高达116 m2/g,并且其孔壁高度晶化,为锐钛矿和金红石的混合相。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表征介孔二氧化钛,结果中的长寿命成分τ4为57 ns,但其对应的强度仅有0.9%。这是由于介孔二氧化钛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对o-Ps的生成和湮没具有禁止和猝灭效应,这使得用o-Ps寿命所得到的孔径和相对数目均小于实际值。最后对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制得的介孔二氧化钛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优于商业化的P25和TiO2纳米晶。这可能是其有序的孔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高度晶化的孔壁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研究了有序介孔碳(CMK-3)的孔结构与热电性能的关系。以SBA-15为硬模板,蔗糖为碳源,采用纳米浇筑法制备了CMK-3。并将所制备的CMK-3用不同的SPS温度烧结处理。通过SAXS、HRTEM、N2吸附脱附和PALS等表征可知,未烧结的CMK-3具有高度有序的孔结构,比表面积高达1225 m2/g,最可几孔径为4 nm。随着烧结温度升高,CMK-3的孔隙率下降。烧结温度的升高使CMK-3致密化。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载流子浓度增加,导致电导率上升而塞贝克系数下降。低温烧结的CMK-3的热导率低于高温烧结的样品。这可能是由于低温烧结使CMK-3保留了更多的孔隙,从而导致更多的声子被散射,降低了样品的晶格热导率。我们的结果表明在材料中构造孔洞是降低晶格热导率的有效途径。CMK-3的最大ZT值为4.56×10-4,优于一般的有机导电聚合物。并且其热稳定性高于有机材料,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热电材料。
其他文献
天然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是宿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抵抗外界微生物入侵的防御机制。入侵病原体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被宿主特异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激活一系列信号转导,最终诱导I型干扰素、炎症因子以及抗病毒蛋白的产生,从而清除
随着在轨遥感卫星观测平台的不断增多,获得了源源不断的遥感卫星数据。遥感卫星数据在国家战略、城市规划、居民生活等各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众多遥感应用领域中,大范围的遥感影像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单张遥感影像的覆盖范围有限,为获取大范围遥感影像,需要将不同时间、不同来源的多张影像拼接合成处理。由于各影像的获取时间以及获取平台不同,导致影像间存在着一定的色彩差异,为无缝镶嵌合成产品的生成带来影响,
大气风场的观测是探测中高层大气的重要手段,大气风场的波动,包括重力波、潮汐以及行星波,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大气内部存在的动力学结构与过程。利用大气风场的观测数据,我们可以对大气状态的分布规律进行深入了解,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发现在特殊空间天气事件下的大气传播与耦合过程。这类研究不仅为全球中高层大气的模式建立提供理论和观测基础,也能为特殊空间天气事件的到来进行及时的预报和现报。本研究基于长期的地基雷达观测数
过去近30年,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作为一种大地测量的手段,在地面高程获取和地表形变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气压、温度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引起的对流层延迟是InSAR大地测量应用的主要误差源,为了获取高精度的地表高程或形变信息,必须消除或削弱大气延迟“噪声”。反之,这种大地测量应用上的“噪声”却
多山地区普遍存在着各种形态的冲积扇。经过漫长年代的泥沙堆积,这些冲积扇不断发育,最终塑造出河谷冲积平原地貌。与常见的三角洲冲积平原不同,河谷平原往往受到两侧高山的约束,使得其抬积与前积的速度更快,河流的演变更加频繁。近年来,随着河谷平原地区的人口增多,平原地貌的演变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更加紧密。对边壁约束下冲积扇发育规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相关理论的完善,还为地区内的河道规划、灾害预防提供有效的指导。
岩土介质的水力耦合作用是水利水电工程、核废料处置工程、防灾减灾工程、油/气能源地下存储、地热资源开发等领域工程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由于岩土介质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复杂性,岩土介质水力耦合理论、分析方法与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仍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此,本文开展了岩土介质水力耦合分析模型与参数辨识方法研究,建立了固相变形、水体流动、气体传输耦合过程的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发展了弹塑性变形与毛细滞
干旱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等特点,长期制约着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发展。因而,深入认识干旱现象的形成机理和演变规律,精确刻画干旱事件的定量特征和多元属性,对于提高灾害预警水平,加强灾害风险管理,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全面总结了干旱定义与内涵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国内外干旱指标计算、干旱特征分析和变化环境下干旱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流域——汉江流
凝视卫星是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一种新型对地观测卫星,通过对某一地区进行凝视成像,获取一定时间间隔的序列图像,适于对动态目标进行分析,获得目标的瞬时特性,这些重要的动态信息难以从传统的对地观测卫星中获得。卫星凝视成像时,序列影像间存在像素偏移,影像上运动目标对相对几何关系估计精度的干扰,影像的绝对定位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些都不利于运动目标的检测、提取、识别和分析等功能。同时较快的稳像速度,能够促进凝视卫星
作为平原河流河型之一的顺直型河道,其显著特点是河道中的边滩等成型淤积体经常在不断移动变化。成型淤积体通常尺寸较大,它的发展消长对整个河槽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河流动力学中对尺度较小的沙波运动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诸如边滩这类尺度远大于沙波的成型淤积体形成过程的研究成果却不多。近年来,人类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河流的原有形态,大中型水利工程修建后的拦沙作用使得下游河床发生明显的冲刷。在下游河道的再造床过
功能材料是具有各种不同功能和用途的材料。随着科学技术深入各个领域,新的功能材料正在迅速涌现,以满足广泛的应用需求。荧光和吸附分离是功能材料的两种重要的应用方向,在生物医用和能源环境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消耗,纤维素和甲壳素等可再生资源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热点。它们具有储量丰富、化学惰性、安全无毒、生物相容和生物降解等特点,是构筑荧光生物功能材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