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人际互动中人们往往根据交往对象携带的各种内外线索确定自己的行为取向。其中,不论是内在线索还是外在线索,都受到面孔信息的影响,尤其是面孔可信任度,它直接决定个体在人际互动中采取接近还是回避的基本反应,成为近年来人际互动研究的热点问题。最后通牒博弈是考查人际互动的经典范式,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面孔可信任度便是其中之一,而以往考查面孔可信任度对社会决策影响的研究中,很少把两者结合起来,而且博弈中,个体究竟对可信任面孔敏感还是对不可信任面孔敏感,以往研究对这一问题存在分歧,因此,本研究欲考查面孔可信任度对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个体的决策及公平感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情况。另外,面孔可信任度是面孔特质推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单独的可信任度判断足以概括面孔所有特质维度上的评价信息。很多学者用情绪过度泛化假说对面孔可信任度的准确性进行解释,即对可信任面孔的评价类似于对面孔高兴情绪的觉察,而对不可信任面孔的评价类似于对面孔愤怒情绪的加工。但是这一假说是否正确哪?以往研究很少对其进行证明。因此,本研究试图验证这一假说。用软件控制同一张面孔的各个维度,得到同一面孔在不同效价和不同可信任水平下的面孔图片作为最后通牒博弈中提议者的照片,如果效价和可信任水平对个体决策的影响是相同的,那么就能够证实情绪过度泛化假说,如果影响不同,则原假设不成立。本研究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研究不同水平的面孔可信任度对最后通牒博弈中回应者决策及公平感的影响;实验二研究不同情绪效价的面孔对最后通牒博弈中回应者决策及公平感的影响。通过以上两个实验的研究,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面孔可信任度对最后通牒博弈中个体的决策影响显著,可信任面孔下回应者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可信任面孔下回应者的反应时,接受率也显著高于不可信任面孔下回应者的接受率。(2)提议方案的公平水平对UG中个体决策的反应时和接受率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提议方案的公平水平和社会距离的交互作用显著,面对不公平的提议方案,熟悉情境下的反应显著快于陌生情境下的反应,接受率也显著高于陌生情境下的接受率,而面对公平的提议方案,情境并不影响回应者的反应。说明博弈对象与回应者的亲疏关系是干扰个体做出理性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现象可以用社会规范激活理论和特定情境压力进行解释。(3)用不同情绪效价的提议者面孔作为实验材料,其对回应者决策的影响与实验一相比,效应几乎完全一致,从而说明情绪过度泛化假说能够准确的解释面孔可信任度推理,对可信任面孔的评价类似于对高兴面孔的评价,而对不可信任面孔的评价则与对愤怒面孔的评价相类似,并且可以用共同知觉假说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