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新生的曙光—析《觉醒》中女性的自我发现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觉醒》是十九世纪末期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先驱凯特·肖邦的代表作,也是她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大胆地描写了一位已婚的年青妇女为摆脱没有爱情的婚姻,勇敢地追求自由幸福,并为此而献身的故事.小说自1899年发表以来遭到美国新闻界、评论界甚至一些保守的女权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和抨击,一直到二十世纪中期才重现光芒,确立了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肖邦也被公认为美国女权作家的先驱.该文从分析小说女主人公EDNA在思想、性意识以及社会地位三方面的种种困惑与觉醒入手,揭示了她对人生存在意义的理解和感悟.EDNA对绘画艺术和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使她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她清楚地认识到女人要想得到真正的自由和独立首先必须做到经济独立.大海的魅力唤起了EDNA性意识的觉醒,使她第一次审视自己美丽的肌体,第一次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上的身份,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有权追求幸福的爱情和性爱生活.同时她也发现了自我实现的道路上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男权占统治地位时代的传统观念规定了女性的天职就是做妻子和母亲,这种观念限定了女性的社会身份和地位,束缚了女性对自我解放的追求.因此,肖邦通过对EDNA这一悲剧性人物的刻画,揭示出女性解放不仅是女性的事业,也是全人类的事业,只有全人类都认识到生产力的解放是女性得到真正自由和解放的根本,女性的自我价值才能得以实现.肖邦的《觉醒》是女性新生的希望之光,照亮了女性追求自我解放的道路.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以及历史语言学比较观,基于《红楼梦》、《白鹿原》、《德伯家的苔丝》三部家族小说的语料,分析了早期现代汉语、当代汉语、以及汉语译文因果连词
以丙烯酰胺和N,N-二甲基丙胺为原料,吩噻嗪为阻聚剂,制备了丙烯酰胺丙基二甲基胺.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165℃,反应时间6h,阻聚剂的加入量为0.5%.得到的产品质量分数为98.28
采用丙三醇缩水甘油醚、十二胺和氯乙酸钠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丙三醇型三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该分子结构中含有易降解的羧基和亲水基团羟基,且所用原料均无毒无害.通过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