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表现为突发的单眼无痛性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到目前为止,NAION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普遍认为是继发于睫状后短动脉循环障碍导致的视神经乳头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缺血性疾病,其主要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凋亡和视神经的梗死,尚无被国内外眼科同行广泛接受的有效治疗方法。Rho-ROCK信号通路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信号传导系统,广泛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和细胞发育等生命体活动,并可抑制视神经轴突的再生。法舒地尔(fasudil)是ROCK的选择性抑制剂,通过与Rho激酶ATP位点的结合,阻断Rho激酶,抑制Rho激酶活化,最终促进轴突再生。本研究采用光动力方法制备NAION实验动物模型,给予合适剂量法舒地尔干预治疗,观察法舒地尔对NAION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基础和依据。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生理盐水和法舒地尔组,每组各24只。空白对照组不予造模,并在整个实验和观察期间不给任何干预处理,生理盐水组和法舒地尔组应用孟加拉玫瑰红(Rose Bengal,RB)联合多波长激光光动力方法进行造模。在大鼠NAION(rat NAION,rNAION)造模成功后,法舒地尔组给予10mg/kg法舒地尔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用药至观察天数。每组12只大鼠用于造模成功后第3、7、14、28天的视网膜石蜡切片的HE染色,观察视网膜各层形态学改变,每个时间点3只;每组6只大鼠用于造模成功后第7、28天视神经半薄切片的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视神经轴突的损伤,每个实验组3只;每组6只大鼠用于观察造模成功后第14、28天RGCs密度以及存活率的变化,每个实验组3只,双眼取材后应用Brn3a抗体RGCs的方法进行免疫荧光实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拍照,应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计数,记录RGCs的数量,转化RGCs密度,经过光动力方法进行造模的右眼RGCs密度与未造模眼的左眼RGCs密度之比记为RGCs存活率,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视网膜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空白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均未见视网膜各层的形态学改变。生理盐水和法舒地尔组在造模后第3天均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水肿增厚,程度无明显差别,生理盐水和法舒地尔组在造模后第7天,神经纤维层水肿均消退,均出现RGCs的丢失;生理盐水和法舒地尔组在造模后第14天,第28天RGCs数量明显减少,而且生理盐水组RGCs丢失程度高于法舒地尔组。2.视神经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结果空白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均未见视神经的形态学改变。生理盐水组和法舒地尔组在造模后第7天均出现部分轴突的水肿、溃变,且生理盐水组和法舒地尔组未见明显差异;生理盐水组在造模后的第28天,出现明显的神经纤维束解体,轴突丢失,以及胶质组织增生。法舒地尔组在造模后第28天,轴突的丢失和神经胶质增生程度明显轻于生理盐水组。3.RGCs的密度和存活率变化在造模后第14天,空白对照、生理盐水和法舒地尔组的RGCs密度分别是2263±110个∕mm~2、1503±42个∕mm~2和1827±57个∕mm~2,组间比较显示各组RGCs密度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3组大鼠RGCs存活率分别是99.6%±0.4%、67.5%±3.5%和80.0%±5.0%,组间比较显示三组RGCs存活率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模后的第28天,空白对照、生理盐水和法舒地尔组的RGCs密度分别是2239±69个∕mm~2、1078±102个∕mm~2和1511±64个∕mm~2,组间比较显示各组RGCs密度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3组大鼠的RGCs存活率分别是99.6%±0.6%、47.8%±2.8%和66.1%±3.0%,组间比较显示三组RGCs存活率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模后第14天和第28天RGCs密度和存活率的比较,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理盐水组和法舒地尔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法舒地尔对于NAION大鼠模型可以抑制轴突的凋亡和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