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安全运行提出严峻挑战。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欧美发达国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普遍采取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随着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压力的日益凸出,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延迟退休年龄也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进一步提出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因此,研究如何制定合理可行的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并科学有效地评估延迟退休效应,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精算理论为基础,综合金融学、保险学、管理学、决策理论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研究延迟退休政策效果评估问题。在微观层面,主要研究延迟退休对职工养老金财富的影响;在中观层面,主要研究延迟退休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主要研究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最后,综合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的政策影响,建立延迟退休政策效果评估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微观层面,研究了延迟退休对职工养老金财富的影响。从养老保险制度“精算中性”评价标准下的养老金财富角度,以制度“中人”为研究对象,依据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利用精算现值理论,建立了职工养老金财富的精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延迟退休对职工养老金财富的贡献率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延迟退休对职工养老金财富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延迟退休使得男职工养老金财富受损,而且随着退休年龄的提高,男职工养老金财富逐渐减少;退休年龄在65岁之内,男职工退休年龄每延迟1岁,其养老金财富损失率平均增加约3.55个百分点。对女职工而言,退休年龄在66岁之内,延迟退休将使女职工养老金财富增加,当退休年龄延长到61岁时,女职工延迟退休对其养老金财富产生的贡献率达到最大值5.86%。之后,延迟退休对女职工养老金财富的增加效应越来越弱,在67岁之后任何年龄退休,获得的养老金财富都不如在现行退休年龄退休时所获得多。为进一步判断不同因素变化对职工延迟退休后的养老金财富的影响,本文对模型主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工资增长率均与延迟退休对职工养老金财富的贡献率之间呈现正向关系,折现率和养老金调整比例均与延迟退休对职工养老金财富的贡献率之间呈现反向关系。(2)在中观层面,研究了延迟退休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利用精算理论,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精算评估模型,并对我国2018-2048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延迟退休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的贡献率模型,测算了 3种不同延迟退休方案对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退休年龄政策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从2033年开始出现缺口,缺口将逐年扩大,其中,女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从2029年开始出现基金缺口;男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从2039年开始出现基金缺口。在此情境下,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减轻基金支付压力。具体而言,在2021-2027年,3种不同延迟退休方案对年度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的贡献率均低于80%。在2022年,3种不同延迟退休方案对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的贡献率相对最低,分别为13.78%、13.78%和13.10%。到2033年,3种不同延迟退休方案对弥补基金缺口的贡献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33.31%、888.93%和380.31%。之后,延迟退休对缩减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到2048年,3种不同延迟退休方案的贡献率分别为120.32%、114.28%和84.55%。从男女延迟退休效果而言,男性和女性延迟退休对缩减基金缺口的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男性贡献率低于女性贡献率。3种不同延迟退休方案下,男性和女性延迟退休贡献率相差值分别在18.28%-48.33%、6.82%-47.42%、33.41%-62.21%之间浮动。在2018-2048年,3种延迟退休方案对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起到一定缩减作用,并且延迟退休对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贡献率在逐年增加。在实施方案1的情况下,对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年度贡献率从2021年的9.63%增加到2048年的117.53%。在实施方案2的情况下,对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年度贡献率从2021年的9.63%增加到2048年的153.51%。在实施方案3的情况下,对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年度贡献率从2021年的9.39%增加到2048年的119%。相对而言,延迟退休方案2对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贡献率最大。(3)在宏观层面,研究了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劳动力供给模型,并对我国2018-2048年劳动力供给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的贡献率模型,设计了6种不同的延迟退休方案,测算了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的贡献率,分析了延迟退休政策对未来劳动力供给规模与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18-2048年,我国劳动力绝对量和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重都将逐年减少。劳动力绝对量从2018年的7.67亿人逐渐减少至2048年的5.71亿人,共计减少1.96亿人,平均每年减少约632万人。其中,男劳动力从2018年的4.1亿人逐渐减少至2048年的3.3亿人,女劳动力从2018年的3.57亿人逐渐减少至2048年的2.41亿人,男女劳动力分别减少0.8亿人和1.16亿人。由于男女退休年龄存在差异,每年的男女劳动力相差约0.7亿人。劳动力占总人口比重从2018年的54.54%下降至2048年的39.1%,在30年间下降15.37个百分点。如果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在2021-2048年不同延迟退休方案都会增加每年的劳动力供给。如果男女退休年龄逐渐同步延迟到65岁,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的贡献率将逐年提高,延迟退休贡献率将从2021年的1.53%逐年增加到2048年的28.45%。(4)最后,综合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的政策影响,利用多属性决策方法,建立了延迟退休政策效果评估模型。设计3种不同的延迟退休方案,利用延迟退休政策效果评估模型,对3种不同的延迟退休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当三个层面的政策影响同等重要时,方案二效果最好,其次是方案一。当重点考虑中观或宏观层面的政策影响或同时重点考虑中观和其他任一层面的政策影响时,所得结论仍为方案二效果最好,其次是方案一。当重点考虑微观层面的政策影响时,方案三效果最好,其次是方案一。当同时重点考虑微观和宏观层面的政策影响时,方案二效果最好,其次是方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