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因此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了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后称“一五”),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中国工业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期间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了156个大型项目,以发展重工业为主。洛阳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有7个项目放在了洛阳,先后有100多名苏联专家陆续来到洛阳,同时全国各地的数万名技术人员、产业工人也赶赴洛阳,怀着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中国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建设中。国家“一五”计划使洛阳城市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洛阳土地上留下了一片见证两国文化交流的“苏式建筑群”,饱含着一代洛阳人的城市记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与更新,城市形象日益趋同缺乏特色,城市已不再是人们记忆当中那个熟悉的故乡。因此,我们在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如何有效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脉,保持市民的集体认同感,成为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选取涧西工业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记忆视角,以人、时间、空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分类研究法、归纳总结法四种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涧西工业历史街区的记忆要素进行总结归纳,对记忆要素进行现状研究与评价,量化涧西工业历史街区的城市记忆,根据问题提出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本文通过对城市记忆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城市记忆的内在运行机制,并通过分析城市记忆与历史街区的关系,总结出工业历史街区城市记忆的内涵特征为:地域性、时代性、整体性、连续性、选择性;找出承载涧西工业历史街区城市记忆的要素,分为有形的环境要素和无形的文脉要素,依据城市记忆的特征提出记忆要素的保护策略。通过对涧西工业历史街区调查研究,总结出城市记忆要素的现状问题,并量化分析居民对记忆要素的记忆程度及与影响城市记忆因素的关系,基于此提出传承城市记忆的策略。以记忆要素的保护和城市记忆的传承策略为前提,遵循城市记忆的运行机制:记忆储存——记忆组织——记忆再现,提出具体的涧西工业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