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和意义李今庸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药学理论家、临床家和教育家,全国中医院校本科教育中《金匮要略》课程教学的奠基人和该教材的主要撰稿人、全国《内经》学界造诣精深、成就丰硕的知名专家,展示和弘扬他的学术思想和成才经历,对巩固我校学术领先地位,保持鲜明的中医特色和优势,提高学科整体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正确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的理论源自中医药学的传统理论,上至《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隋唐、宋金元时期及至当代多位名医的著作当中蕴含了大量的呼吸病学的内容。系统整理先生的学术理论,尤其是关于肺系疾病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必将进一步强化中医经典教学,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好地服务临床工作。2.研究方法2.1广泛研读先生著作:《古医书研究》、《读古医书随笔》、《李今庸医案医论精华》、《内经选编》、《读医心得》、《中医学辩证法简论》、《金匮要略讲解》、《新编黄帝内经纲目》、《湖北医学史稿》、《奇治外用方》、《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中医临床家李今庸》、《中医药学发展方向研究》、《舌耕馀话》、公开发表的论文,全面收集有关反映其学术思想的文献。在文献选择上一方面是先生的原著,再是有关先生学术思想总结的学术论文。2.2整理分析从众多文献中总结先生研究古医书的方法及学术成就、临证经验、对中医药理论的阐发、其在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捍卫中医药地位、探讨中医药如何正确发展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之后,访谈先生本人,征求他对相关问题的意见。3.研究结果3.1先生在多年的临床、科研与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在临床诊疗当中,先生对肺系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厚的经验。他非常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临床对理论的检验作用,所以,先生首先从经典著作中整理了关于肺系疾病的理论,深入探究,以之指导临床。同时,他把多年的诊疗经验著之于文,先后撰写三篇文章论述咳喘。在这些文章中,先生系统归纳了咳喘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和治疗,为我们治疗咳喘病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在《李今庸医案医论精华》中,先生收人了十一则咳喘病医案。在选择病例时,因机证治相同者则选一例,这11例实质上是11个类型,体现了同病异治的辨证论治思想。在60多年的中医临床医疗工作中,先生形成了他独特的医疗风格、完整的临床医学思想,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医疗上,他坚持了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治疗疾病,以人为本,尤其善治疑难、危重病证。他善用经方,也常用时方,更喜用单验方。先生陆续出版了《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中医临床家李今庸》、《奇病外治方》等临床方面的著作,向读者系统介绍了其临证经验。临证当中,先生用药方小量轻,以简制胜,提出了“方不在大,对症则效;药不在贵,中病则良”等经典性语言。3.2在中医教育学上,先生开创和建立了两门中医经典学科教育。其一,在全国中医界开创和建立了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现代学科的教育。先生是全国中医本科教育中,最早开设《金匮要略》课程和自编《金匮要略》教材的专家,1963年,他主持编写了全国第二版中医教材的《金匮要略讲义》,属我国早期《金匮要略》学科的主要带头人。其二,对《黄帝内经》的杰出贡献:先生是当代《黄帝内经》学科研究的著名专家。他创建和发展了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经典理论《黄帝内经》现代学科教育(包括中医基础学科的建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运用考据学原理,对《黄帝内经》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考证,解决了历来存在的大量疑难问题;对《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给予了正确阐明,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其研究成果已被多版《内经》教材引用,并为古籍研究所采纳。先生以《内经》中的中医教育学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中医教育学现状,认为中医药学是一门特殊学科,所以在教育对象上必须要有所选择,要择人而教,因材施教,宁缺勿滥。先生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过渡到注重质量,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3.3先生将清朝乾嘉时期所兴起的治经学方法,引入到古医籍的研究整理之中。他依据训诂学、校勘学、音韵学、古文字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方言学、历史学、文献学和历代避讳规律等相关知识,对古医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先生一直致力于古医籍研究,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有关中医学文字研究考证的著作《古医书研究》,既有对成书的年代和地点的考证,又有义考、句考、字考,还有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对一些悬而未决、众说纷纭的问题,先生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少观点使人发蒙振聩。《古医书研究》一书在2003年出版之后,先生并没有停止对古典医籍的探究,在相关杂志上先生又发表了《读黄帝内经札记》、《读伤寒论札记》、《甲乙经析疑》、《神农本草经药名新诂二则》系列论文共二十余篇。对古医书中有问题的文字、内容,细心疏爬。他治学态度严谨,一言之取舍必有于据,一说之弃留必合于理。其研究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中医经典著作以及隋唐以前典籍中有关医学的内容。每有得则笔之以文。从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他发表了诸如“析疑”、“揭疑”、“考释”、“考义”这类文章100多篇。3.4关于中医在当代应如何发展,先生多次向湖北省政府及党中央提案商讨中医发展,他强调中医一定要保持自身特色,在发展过程中借鉴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提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切检查手段,来延伸中医药学望、闻、问、切“四诊”,积累资料,以中医药学理论及其思维方式为指导思想,综合分析,找出新的规律,把它纳入辨证施治中,以发展辨证治疗。先生多次论述,中医学与西医学产生、发展的条件不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医学理论体系,有其各自的哲学基础,两者不能互相取代,只能在发展的基础上互相取长补短。要使中西医学真正、有机结合,必须等待两种医学各按其内部规律发展到医学模式的转变,“届时中西医两种医学始有结合成为一个具有辩证思维形式的新的医药理论体系”。至于如何才能完成这两种转变,那就必须努力促使“西医中国化”、“中医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