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对母乳喂养日益重视,母乳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母乳的足量分泌成为婴儿健康生存的必需条件。近年来,产后缺乳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目前临床上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较多,主要有中西医药物、中医食疗、针灸推拿和现代医学仪器物理治疗等。中医护理饮食疗法既没有西药的副作用大的问题,同时费用合理让人容易接受,发展前景较好。“米酒鸡”作为一种饮食护理传统食疗方,是广东地区尤其是客家地区流传并广泛应用数千年的产后补益佳品,深受群众喜爱,其应用于产后恢复、通络下乳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其科学性仍未得到验证,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对产后缺乳母鼠模型进行“米酒鸡”灌胃干预,研究“米酒鸡”对哺乳期母鼠乳汁分泌是否有促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米酒鸡”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奠定基础。目的:本研究通过研究“米酒鸡”对产后缺乳母鼠的作用机制探讨,评价“米酒鸡”对产后缺乳母鼠催乳素、及催乳素受体p-酪蛋白分泌有无促进效果,并为“米酒鸡”治疗产后缺乳找到科学依据,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方法:选取6-9月龄SPF Balb/c孕鼠40只及雌性未孕SPF级BABL/c小鼠14只,体重约在35-40 g,共54只,14只雌性未孕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A组:正常未孕常规饮食组、B组:正常未孕常规饮食+“米酒鸡”组;40只SPF Balb/c孕鼠,每只孕鼠受孕日期接近,待其生产后,从40窝内选取产仔时间前后相差不超过24小时的28窝进行实验,每窝带仔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C组:正常产后常规饮食组、D组:正常产后常规饮食+“米酒鸡”组、E组:产后缺乳模型常规饮食组、F组:产后缺乳模型常规饮食+“米酒鸡”组。从产后母鼠分娩第2天起,给予产后缺乳组E、F组予浓度0.05 mg/mL溴隐亭以每只每天10 mL/kg灌胃造模,A、B、C组、D组以每只每天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同时,所有母鼠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另外给予B组、D组、F组“米酒鸡”灌胃,每天10 mL/kg,造模与“米酒鸡”灌胃时间均为7天,灌胃7天后,于第二天(即产后第9天)采集各组母鼠血清和乳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母鼠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浓度,采用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产后母鼠乳腺的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母鼠乳腺组织中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及β-酪蛋白的表达,同时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阳性表达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半定量分析PRLR、p-酪蛋白的表达水平。全部数据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各组母鼠血清中PRL浓度对比发现,产后缺乳组,“米酒鸡”灌胃后的母鼠的PRL浓度均高于常规饮食组的母鼠(P<0.05),而正常未孕组及正常产后组别中,PRL浓度比较结果显示,常规饮食组PRL浓度高于“米酒鸡”(P<0.05)。光镜下观察各组乳腺组织发现,“米酒鸡”组的乳腺腺泡数目较常规饮食组明显增多,且腺泡管腔直径明显大于常规饮食组,即扩张显著。乳腺组织的免疫酶标记结果显示,常规饮食+“米酒鸡”组母鼠乳腺组织中PRLR蛋白表达量高于常规饮食组,常规饮食十“米酒鸡”组β-酪蛋白表达强于常规饮食组,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常规饮食+“米酒鸡”组PRLR、β-酪蛋白阳性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均大于常规饮食组(P<0.05)。结论:“米酒鸡”对产后缺乳母鼠的乳汁分泌是起到促进作用的,“米酒鸡”可促进产后缺乳母鼠PRL分泌,可使得正常未孕、正常产后、产后缺乳母鼠的PRLR及p-酪蛋白阳性表达增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米酒鸡”通过刺激PRL的分泌,上调PRLR及β-酪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乳腺发育,使乳汁合成分泌量增加。因此,“米酒鸡”促进哺乳期乳汁分泌是有科学根据的,不失为一种治疗产后缺乳的食疗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