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尝试构建一种基于教育学立场的教育伦理学,其包含三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要构建基于教育学立场的教育伦理学?如何构建基于教育学立场的教育伦理学?教育学立场的教育伦理学又意味着什么?全文共分四章,主要论述了这三个问题。在第一章,文章主要分析关于教育伦理学的观点以及研究取向。分析表明,关于教育伦理学的观点千差万别,但主要表现出在两种不同的取向,一是将教育伦理学泛化,如把道德教育、职业伦理学等全部纳入教育伦理学范畴;二是将教育伦理学窄化,主要表现在用伦理学立场来研究教育伦理问题。不论是泛化取向还是窄化取向都不是教育学取向。我们认为,教育伦理学作为关于教育伦理现象的研究不应当泛化,而应当聚焦具体的教育伦理问题,但在教育伦理现象分析中不仅仅只有伦理学取向,还应当基于教育学取向。换言之,教育伦理学研究应当从非教育学立场转向教育学立场。在第二章,文章回答了什么是教育学立场。我们先从“学科”和“立场”两个维度提出了学科立场的基本结构:学科基本假设、学科对象观、学科知识观以及学科价值观。基于教育学学科假设、研究对象、知识性质以及核心价值等方面的理解,我们在本章提出了教育学立场的基本分析框架。在第三章,文章分析了教育伦理学从伦理学立场转向教育学立场的原因、可能性、特殊性问题,并通过教育惩罚问题分析阐释了教育伦理学转向教育学立场的必要性和特殊性问题。教育伦理学立场转换的原因有两个:首先,从教育伦理学的知识逻辑层面来看,伦理学知识并不能直接演绎成教育伦理知识;其次,尽管伦理学对于教育学有一定的贡献,但也有局限,这种局限表现在通过伦理规范的方式并不能达到教育学所理解的幸福。在立场转换的可能性方面,其不仅具有理论可能也具有现实可能。教育伦理学的立场转换相比于其它教育分支学科的立场转换可能更为复杂。通过教育惩罚问题的分析,不仅表明了教育伦理学立场转换的必要性也表明了其可能性。在第四章,文章从学科定位、提问方式、基本问题以及学科方法论等层面分析了教育学立场教育伦理学可能的学科画面。从定位上来看,教育伦理学应当由外生交叉学科转变成内生交叉学科。在提问方式方面,教育学立场的教育伦理学提问方式将由“从道德的意义上,教育生活应当如何开展”转变为“从人的成长与发展角度上,道德的教育生活应当如何开展”或者“道德生活应当如何促进人的生长与发展”。这种提问方式的转变意味着,道德(善)不再是教育伦理学的基点,教育——即人的生长与发展才是教育伦理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基本问题方面,新教育伦理学包含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教育与道德的基本关系问题;其二,何种“道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于人的教育(或人的成长);其三,如何通过“道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成长。教育学立场的教育伦理也意味着学科方法论的更新,其包含四个方面:在学科假设方面,由伦理学学科假设转换成教育学学科假设;在研究视角方面,由“道德”视角转换成“教育”视角;在分析单位方面,由“目的”或“手段”的单一分析单位转换成“目的-手段”一体性的综合分析单位;在思维方式方面,由抽象思维转向具体思维,由分析思维转向综合思维,由规范性思维转向发展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