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矩作用下周向斜接管容器强度性能的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3301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力容器周向非正交开孔接管形式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动力、能源等各工业部门。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较小的开孔接管也易成为大开孔率的结构并加剧简体的几何不连续性,从而引起开孔区域的应力集中,在结构的截交区域造成局部高应力,这将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使该区域很有可能成为最薄弱的部位。因此对周向斜接管部位进行较为详细的应力分析是确保该类压力容器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内容。迄今为止,各国学者对压力容器及管道正交接管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于具有周向斜接管结构的研究则较少,为了获得周向斜接管结构在横向弯矩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变形特征及塑性极限载荷等,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以试验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入手对周向斜接管结构在横向弯矩作用下的强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在不同的接管横向弯矩作用下,对相同结构尺寸,不同周向夹角的容器进行试验研究,采用电测法测量不同载荷下模型关键部位的应变值、弹性应力分布规律、变形特征;测量模型接管不同部位的位移值,绘制出模型的载荷-应变、载荷-位移曲线,由两倍弹性斜率准则得到模型的极限载荷;   (2)采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与试验模型相同结构参数的容器模型并进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获得与上述试验相应的分析结果;   (3)从弹性应力、极限载荷、接管变形三个方面对试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4)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不同d/D、t/T和D/T值的周向斜接管结构模型,计算在横向弯矩作用下模型的塑性极限载荷,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极限载荷的经验公式,并进行验证和工程应用。   通过上述诸方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   正交接管(β=O°)容器的应力比SR值最大,表明具有相同结构尺寸的模型,在相同接管横向弯矩作用下,正交接管容器应力集中最明显,接管在载荷方向上的位移数值较大,变形显著;具有切向斜接管(如β=±53°)的容器,应力集中则最小,接管在载荷方向上的位移数值最小。   五台容器的最大应力均出现在横向截面内接管与容器截交处锐角侧靠近焊缝的位置上,在横向截面内接管主要承受轴向应力σφ,而简体主要承受周向应力σθ;接管和筒体的塑性屈服起始于结构截交区锐角侧靠近焊缝处,塑性扩展是从接管根部沿接管轴向和筒体周向扩展的。   正交接管结构(β=O°)的极限载荷最小,切向斜接管结构(β=±53°)的极限载荷最大;周向斜接管结构(β=±25°)的极限载荷介于两者之间;结构的极限载荷随着周向夹角β数值的增加逐渐增大;采用载荷-应变曲线和载荷-位移曲线均可得到模型的极限弯矩,但是载荷-位移法比较简单,可以避免危险点转移的问题,可以由载荷-位移曲线直接获得结构的极限弯矩。   通过分析和验证,参数化分析得到的周向斜接管横向弯矩作用下极限载荷的经验公式是可靠的,可用于工程计算。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煤矿综采技术的发展,液压支架的承载能力、支撑高度以及移架速度在不断提高,安全阀作为液压支架的主要控制元件之一,各项技术指标也在不断创新。本文对郑煤机集团最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安全隐患日益突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中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的突出、煤尘爆炸等主要灾害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预防的重中之重。为了预防或降低事故的
Lab VIEW (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是一种用图标代替文本创建应用程序的图形化编程语言,可以完成一套完整测试仪器的数据采集、分析、显示和存储功能,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数据采集和控制软件之一。GMM (Giant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是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简称,用其制作的进给驱动装置,
作为物联网大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视频监控伴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的发展迅速崛起,嵌入式技术的发展使得视频监控向着移动化的方向发展,而具有低成本、高通用性特
面曝光3D打印是通过生成层面的轮廓掩膜,一次曝光完成实体零件一个层面的固化,从而可以显著提高成型效率。面曝光3D打印工艺过程中主要问题是,树脂反复在石英玻璃表面形成固化层
本文采用现场实测、计算机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对综放采场支承压力随一次开采厚度变化的分布特征、综放采场的破坏场范围以及动力灾害层厚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
巷道围岩的变形综合反映了开挖引起围岩形态的变化,是判断巷道稳定性最直观的依据。根据现场监测到的历史变形位移值,运用变形预测理论进行建模以对其未来演化规律、发展趋势进
用CAD软件进行工程制图已经成为众多产品和工程设计行业所有工程师及工科院校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社会已经开始有一些相应的二维、三维CAD制图考试;许多企业和用人单
气动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性价比高、工作可靠、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但由于气动定位技术发展缓慢,气动位置控制系统在工业领域的推广与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传统的点位控制气动系统只能在两个机械调定位置实现定位,并且其运动只能靠单向节流阀单一调定,控制精度和工作性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气动比例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气动定位方法,使气动位置控制从逻辑控制领域扩展到比例/伺服控制领域。以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