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1]。脑细胞对缺血缺氧比较敏感,脑血流中断持续5分钟就会导致神经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并导致神经功能损伤等。因脑梗死发病率较高,且治疗上受到时间窗的限制较大,其致残率与死亡率均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3]。如何防治脑梗死并减轻脑梗死造成的危害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之一。近期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关于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比较少见。本研究检测了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IL-17、IL-23含量的变化,并评价了血清IL-17、IL-23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NIHSS评分及mRS评分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预测急性脑梗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有效生物学标志物。方法选择住院患者中发病24小时以内,经头颅CT或MRI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共9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另选取在我院门诊体检且经检查身体处于健康状态的50名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研究组采集发病第1、3、7、14天的晨起空腹血清,对照组选取体检时的晨起空腹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人员血清中IL-17、IL-23的含量,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组根据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分为3组:a组≤5分,为轻型组、5分>b组≤12分,为中型组、c组>12分,为重型组;对研究组的患者发病90天时随访并进行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分为2组,mR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为预后不良组。通过检测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中IL-17、IL-23的含量,分析其与患者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发病90天时mR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IL-23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两者含量于发病后第3天达高峰,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直至发病后第14天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不同NIHSS评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血清IL-17、IL-23的含量不同,且各组之间相比存在差异(p<0.001),NIHSS评分高低与IL-17含量呈正相关(r均>0.641,p 均<0.01)。3.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90天时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者和预后不良者进行分析,两者在发病第3天时血清IL-17的含量(84.65±17.74 VS 94.43±19.17,t=2.21,p=0.029)、IL-23 的含量(23.07±2.66VS 24.02±1.62,t=2.11,p=0.038)、是否χ2合并糖尿病(8VS 22,χ2=4.46,p=0.035)、是否合并心房颤动(2VS 12,χ2=5.304,p=0.021)、是否为心源性脑梗死(2 VS 12,χ=5.304,p=0.021)、脑梗死体积(5.16±4.95 VS 8.92±10.30,r=-2.078,p=0.041)、NIHSS 评分(6.18±2.20 VS 6.63±5.10,t=3.091,p=0.003)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均小于0.05)。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90天时神经功能预后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第3天血清高IL-17含量(OR=2.320,p=0.004)、入院高NIHSS评分(OR=1.672,p=0.044)、既往 2 型糖尿病病史(OR=1.902,p=0.031)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90天时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清中IL-17、IL-23的含量较健康对照者明显上升,其中IL-17含量与患者临床NHSS评分高低呈正相关,可能具有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作用。2.本研究发现发病第3天血清高IL-17含量、入院高NIHSS评分、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90天时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