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畜产品生产大国。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政府日益重视“三农”问题,逐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畜牧业获得长足发展。自1995年开始中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肉类生产国,到2006年中国的肉类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1/4以上。但是中国畜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的比例却很低,每年仅有不到2%的生产量用于出口。中国畜产品国际出口市场占有率也呈下降趋势,到2012年下降至2.42%。2000年,中国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逆差,逆差额为0.08亿美元,成为畜产品狰进口国家。自2000年开始,中国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进口增长速度,导致持续贸易逆差,并于2012年创下历史新高,逆差额达到84.17亿美元,而今后逆差形势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国外畜产品大量涌入,挤占国内市场份额,严重冲击着国内畜牧业的发展。因此,研究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措施缓解逆差形势,对于稳定发展中国畜产品贸易、保障国内畜牧业乃至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中国畜产品贸易现状做了了解。在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中,主要出口HS02肉及食用杂啐类、HS16肉制品类和HS05其他动物产品类,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香港;在中国畜产品进口贸易中,主要进口HS02类、HS41乳蛋蜂蜜类、HS51动物油脂类,进口来源地以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加拿大为主。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品种是HS41、HS51类畜产品。总体来看,逆差波动阶段性明显,2000-2003年逆差额缓慢增长,2004-2006年逆差额小幅下滑,2007~2012年逆差额快速增长,总体规模呈扩大的趋势。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的影响因素。在定性分析方面,影响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的因素分为国际市场因素和国内市场因素。国际市场因素主要包括国际市场供求因素、国际贸易政策和突发事件因素;国内市场因素主要包括国内需求因素、国内供给因素以及中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素。在定量分析方面,利用Jepma修正的CMS模型测算了需求(供给)效应、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对中国畜产品进口、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总结出造成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中国畜产品的出口过分依赖于世界市场的需求扩大、出口商品结构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畜产品出口竞争力薄弱、国内畜产品供给不足、进口的畜产品竞争力大。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优化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提高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内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积极改善国际国内贸易环境,以缩小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