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代特定文化事物或观念的一类词或词组在翻译领域被称作“realia”。中国古典文学志怪小说代表作——《搜神记》包含了大量的“realia”。这些词或词组体现了魏晋时期中原文化特质,由此形成了一个民族文化实体。在目的论框架内,翻译批评研究以目标语文本接受者为导向,着重考察目标语文本功能如何通过翻译手段得以实现。目标语文本功能决定于目标语文本接受者,翻译过程又决定于此文本功能性。本论文作者通过比较分析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所涉及的若干非文本因素,使源语文本接受者和目标语文本接受者截然不同的接受情境一目了然。目标语文本接受者的不同处境对原始文本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换言之,目标语文本被赋予了新的文本功能。本论文以丁往道先生的《搜神记》英译本为翻译质量评估对象。在翻译批评展开之前,批评者(本论文作者)首先通过比较分析非文本因素得出一种可能的翻译目的:传达“realia”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并使目标语文本接受者感知源语文本构建的文化实体。目的论视目标语文本功能的实现为译者首要任务,而译文的翻译忠实度则处于次要地位。后者表现为源语文本与目标语文本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文本连贯性。在某些情况下,后者从属于前者。《搜神记》的文学性被视为文化信息的一部分。文学性必然与“realia”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实现文本间连贯性和传达源语文本文学性构成翻译目的所包含的第一个方面。准确传达文化信息构成翻译目的第二方面内容。准确传达之外另外两种可能的表现形式为经济传达和有效传达。经济传达出的文化信息是原特定文化事物中内在的普遍文化意义,具有超越个别文化的性质。有效传达为目标语文本接受者建立起他们熟知的文化语境,让他们自然感知源语文本构建的民族文化实体。经济传达和有效传达文化信息构成翻译目的最后两方面内容。译者运用有效传达方式传递文化信息以达到语用功能对等。这两种传达方式之下的传达过程即翻译过程是一种以重构方式来模仿原文民族文化的行为。称其为重构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翻译过程中,源语文本中“realia”的形式改变了,内容也被替换成目标语文化中大致相等的内容。一些学者指出在目的论框架内开展的翻译质量评估的局限性表现为用于评估标准的翻译目的往往无法准确把握。本论文从这四个方面来具体陈述和界定翻译目的意在突破这种局限性。本论文作者在比较分析源语文本与目标语文本非文本因素之后归纳出翻译目的涉及的这四方面内容,便于结合翻译策略评价译文。不同的翻译策略与翻译目的不同方面的内容紧密相连。本论文通过比较两个英文全译本中“realia”英译文概括出两者在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的不同之处,表现为主次和大体结构的不同,进而在目的论框架内评价译文,旨在用一种动态的观点看待民族文化在目标语文本中的保持和传承。最后,本论文进入到译者跨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空间来解释“realia”的翻译方式,进一步说明译文作为翻译活动产物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