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的影像与历史书写和文学作品共同构成了三国历史的叙事总体。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一些优秀的三国题材影视作品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三国历史的影像具体可以分为历史影视剧与历史纪录片两大类,历史剧影视剧是指通过艺术化的手段表现或者再现历史故事的影视剧。这类题材的影视剧大多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主观的艺术创作,可以说是影视剧中的现实主义的代表,《三国演义》、《三国》无疑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之作。无论是从演员的选择上还是剧情上,《三国演义》都力求接近历史史实,带有极强的历史叙事性。虽然清代学者章学诚曾评价《三国演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但毕竟影视剧也是主观的艺术创作,因此从创作的初衷上是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的。在历史纪录片的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实现了由“历史主义”向“新历史主义”的转变,历史主义与新历史主义的不同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划分。在内容上,历史主义纪录片叙事更为宏大,内容多是一国、一党、一个王朝的兴衰起伏。而新历史主义通常从小人物、小事件入手,去逐渐挖掘人物背后的历史背景,它更加注重历史与个人的关系,从人入手,以人为本,更能体现纪录片的人文关怀和人本思想。在形式上,历史主义多采用解说词先行,配上宏大的音乐和大量的实景拍摄,而新历史主义则是一种面对历史的娓娓道来,在叙事上更加的自由,时空转化更加频繁。《许昌三国故事》就采用了新历史主义的视角,是一部集合了实景拍摄、情景再现、文献资料等元素的历史人物类纪录片,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曹操迎献帝至许昌后恢复农业,招贤纳士逐渐壮大的过程。第二部分讲述了曹操为避免两面作战迅速击败了位于徐州的刘备。关羽被迫投降后,曹操对其礼让有佳,但关羽不为所动。这其中包含了关羽夜读春秋,灞陵挑袍等典故。第三部分则讲述了三曹与建安七子的创作。三个历史故事从小处入手,着重刻画了曹操、关羽、王粲等人物。本文第一部分,首先论述了三国历史故事的来源与传播样式,从最初的《后汉书》、《三国志》的历史叙事到《世说新语》、《三国演义》等的文学叙事,及至今日的影像叙事逐个进行分析,在历史叙事中,着重介绍了《后汉书》、《三国志》并阐述了历史叙事的特点。《资治通鉴》是三国历史由历史叙事转向文学叙事的分水岭。它赋予三国历史一个完整的历史框架,这其中有这段历史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如一幅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眼前,这种编年体的叙述方式赋予了三国历史以新的生命力,为《三国演义》的诞生打下了基础。对于三国历史故事的影像叙事则是通过对比研究老版《三国演义》与新《三国》在叙事上的不同,总结出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影片的两种叙事脉络即以历史事件为中心和以人物自身塑造为中心。在三国历史故事的传播中着重介绍了戏曲传播与影像传播,对于三国历史题材的影像做了简要的总结,采用分类研究的方法对其类型进行划分,总结出了三国历史剧与三国戏说剧等类型,并论述三国历史题材影视剧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之路。第二部分则结合影片分析了三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拍摄方法,从策划到人员设备再到拍摄剪辑,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阐述了三国历史人物纪录片的表现形态和拍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情景再现的拍摄首先要处理好主体,情景再现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有宏大的场景,而在于对于细节处的处理,主体人物的一举一动,衣着样貌是不是符合人物的特质,道具的使用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都值得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