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心血管病已成为国人首要死亡原因,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重要的可防控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针对高血压的研究,而作为高血压的“后备军”正常高值血压(SBP:12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在中国成人中的患病率如何,相应危险因素是什么?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关联等尚不清楚。在已知四种血压测量指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中哪种预测心血管病风险更好,血压值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定量关联如何也不十分清楚。其次,在高血压防治和遗传流行病学领域,膳食补钾很重要,而不同个体的血压对补钾反应不同,究竟哪些遗传标志物与钾敏感存在关联?这些问题都有待于研究。本研究在3个代表性较好的全国样本(InterASIA,CHEFS,GenSalt)中探讨上述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35-74岁成人中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率为21.9%(男性25.7%,女性18.0%)。在超重及肥胖(体重指数≥25kg/m~2)的男性和女性中患病率分别为38.4%和27.8%,在向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的男性和女性中患病率分别为37.8%和25.9%。经调整协变量后发现超重和肥胖,以及向心性肥胖是正常高值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后的比值比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男性,超重及肥胖2.01(1.64,2.42),向心性肥胖1.66(1.32,2.10);女性,超重及肥胖2.02(1.65,2.48),向心性肥胖1.91(1.58,2.32))。研究还发现正常高值血压与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呈显著关联,83.1%,46.5%和17.0%的中国成人有≥1,≥2,和≥3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正常高值血压与≥1,≥2,和≥3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联的比值比分别为1.41,1.45,1.96,正常高值血压所致≥1,≥2,和≥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为16.7%,18.0%和31.9%。因此针对正常高值血压个体危险因素聚集的现状应采取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另外本研究发现在四种血压测量指标中,无论哪种血压测量指标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心血管病发病率和发病风险均显著升高(p值均<0.0001)。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87mmHg、脉压>59mmHg和平均动脉压>104mmHg,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919.6/10万人年,1853.8/10万人年,2205.8/10万人年和2140.2/10万人年;与收缩压<108mmHg,舒张压<67mmHg,脉压<36mmHg,平均动脉压<82mmHg相比,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87mmHg,脉压>59mmHg,平均动脉压>104mmHg心血管病发病相对风险分别为2.74,2.26,2.24,2.54;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为25.7%,20.0%,20.5%,和24.1%。四种指标每增加1个标准差(收缩压22mmHg,舒张压12mmHg,脉压16mmHg,平均动脉压14mmHg)心血管病相对风险增加1.45,1.46,1.28,和1.49倍。此外相同的血压水平在超重者、重度吸烟和饮酒者中风险更高。本研究认为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都是心血管病风险较好的预测因子,一些降压的治疗和防控措施不仅仅要针对高血压患者还要针对正常高值血压个体,而且对于一些超重、重度吸烟和重度饮酒的高危个体应采用更严格的降压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关于个体对补钾干预敏感差异的问题,本研究发现“肾钠-钾交换的细胞内信号蛋白”通路上的内收蛋白α亚单位(ADD1)基因的中2个SNP位点rs17833172和rs12503220和血压对膳食补钾干预反应呈显著关联(调整后p值均<0.0001)。在这两个位点上基因型为GG或GA的个体相对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血压对膳食补钾干预的反应更显著(rs17833172基因型为GG或GA的个体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平均下降3.52、1.41和2.21mmHg,rs12503220基因型为GG或GA的个体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平均下降3.44、1.36、2.07mmHg)。这个阳性关联具有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潜在意义,还需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上述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