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度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经久不衰的核心话题,其中,对外贸易与制度质量是近十年来围绕制度进行的实证分析的主要论题之一。迄今为止的研究主要沿着这二者互动关系展开,大致可分两个视野:一是制度质量之对外贸易效应,另一是对外贸易之制度质量效应。关于第一个视野得出的结论大多是肯定的,即证明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质量越高,其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大;而关于后一个视野,既有肯定亦有否定,尚未有统一结论。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从哪一个视野出发,已有研究对于中国现实的考察都是少见的,尤其是后一个视野关于中国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主旨,就在于聚焦中国,在现实考察的基础上,就对外贸易之制度质量效应机制进行梳理,并试图从省域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对其进行实证检验,以探讨对外贸易对不同地区作用的差异性。这一研究的理论创新首先在于对外贸易之制度质量效应论题的“中国化”,而从省域和区域两个层面综合考虑,本身也属于新的探索。理论上,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相关线索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特点,构建了对外贸易之制度质量效应的中国机制。具体来看,对外贸易对制度质量的作用机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正向效应,主要通过制度学习机制、制度竞争机制、抑制腐败机制和正向激励机制来施加;另一个是逆向效应,主要归因于负向激励机制和制度弱化机制。在正向效应和逆向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对外贸易对制度质量的最终影响结果,将取决于两者的力量对比。如果正向效应大于逆向效应,那么对外贸易发展促进制度质量提高;如果逆向效应大于正向效应,那么对外贸易发展阻碍制度质量改善。通过考察对外贸易与制度质量二者的现实关联性,结合上述中国化的作用机理,本文提出了两个实证命题:命题一是从全国省域层面来看,中国的对外贸易之制度质量的正向效应大于逆向效应;命题二是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和中部的正向效应大于逆向效应,西部地区则相反。实证上,本文针对上述命题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别从省域和区域两个层面进行实证分析。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运用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整体的对外贸易和制度质量二者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中国的对外贸易对制度质量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即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制度质量的提高;其次,分东部、中部、西部对二者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对外贸易对制度质量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制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对西部地区的作用并不显著;最后,考虑到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会导致估计结果有偏和非一致,通过选取合理的工具变量对模型进行修正,发现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阻碍了制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实证结果的分析,有利于重新审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有望对制度质量的改善途径提出新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