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民居水环境艺术的成因及其价值研究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cnmSym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住区建设的发展,当代城市人对生活品质提升的要求已不仅限于对环境的物质功能要求,而是更加重视到环境的审美功能。因此,在城市住区环境设计中,应该更多地重视环境的精神内涵,运用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元素的相互融合来诠释人类的情感,精神寄托,物质崇拜等价值取向。最终通过人与物质环境的和谐来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水”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载体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今“水景住区”已成为房产市场的卖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对水环境的重视日益加强,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无章法地“造水”使水资源日益紧张,水污染加剧,水循环遭到破坏。如何创造良好的住区水环境艺术景观效果?如何保持住区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基于此,本文引借皖南民居水系、水环境的设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相关的学科理论,以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角对皖南民居水环境的形成背景、构成因素、处理技术、景观效果、生态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最后对当前城市住区水环境现状作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把皖南民居水环境“天人合一”、“遵从自然”的设计思想应用于当代城市住区环境设计中,即根据地域特点因地制宜的对水合理运用,以达到水与建筑空间、生态环境、景观艺术等方面的完美融合,提升居住空间的美感和精神内涵。本文重点对生态环境、水环境、景观艺术作了阐述并提出了规划构想,以期得到一种更加节能的、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住区水环境;并提出了对古民居聚落水环境开发与利用应采取既保护又开发的生态利用原则,提升其文化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研究的结果表明,已经自成体系的皖南民居的水环境设计能为今天的住区环境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对当前民居水环境的存在现状,如何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民居水环境?要遵循生态性、文化性原则;要提高人们意识,使大地与万物融为一体;要以辩证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协调人与水的关系;要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要强调环境设计的物质效用;要重视环境对人的精神意义,加强人们对自然价值的全面认识;要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即从物质提升到精神,从实用进入到审美,在精神意义上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精神交融互动,真正实现物我平等。才能真正做到尊重自然、物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天人合一”的理想的生存空间。
其他文献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取得了令人欣慰的进步和成果,然而却从来没有遇到过今天这样的境况:人类由于自己的活动严重地破坏了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整个地球陷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
本研究以中国佛教伦理为研究对象,着意于道德自觉的角度,力求通过对佛教中国化及中国佛教伦理化、世俗化、理性化的倾向进行探讨,为我国道德文化体系建设提出行之有效的借鉴
如果从《新伦理学》提供的逻辑起点出发而继续推论,就可知儒家道德是一种以形而上目的利己行为作为道德总原则的道德,或者说它的性质是形而上目的利己道德。然而,这个结论还
伦理,一般意义上就是指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行为准则;那么企业伦理,按照这一逻辑,就应当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及生活运行过程中的伦理关系、道德意思、道德准则和伦理活动的总和
城市与建筑的关系是建筑的组成部分。结合西安城市空间的历史演进及当下西安城市空间及其建筑形态特色的关联性描述,探讨城市空间和建筑形态之间的有机联系,为城市的认知、保
全文由绪论、蒙古谚语的人生观意义以及人生追求三部分内容构成。绪论主要总结了与谚语有关的前期研究状况。蒙古族自古以来在长期的游牧生活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认知周围的
德性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是我们应当和值得追寻的,我们对它的探讨从未间断过。但探讨方式却不断变迁,每一种有代表性的德性解释都凝结着若干对“德性”这一观念的深刻认识。当代
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环境恶化是近年来华北和北京地区沙尘暴发生的主要策源地。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土壤质地松散、沙性大,植被稀疏,裸露面大,风害严重。特别是进入六十年
先秦儒士作为急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士”之一系,他们的最大特点即是将“仁”的内涵注入西周“礼仪”之中,由重视礼的形式向重视礼的德性内涵转变,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并希望
<正> 视物昏暗谓之眩,视物旋转俗称晕,二者临床上常常同时出现,故名眩晕。眩晕一证除应分清外感何邪、内伤何脏外,尤其重要的是辨别何脏、何腑之虚实。一般来说外感所致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