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快速扩展,生态环境受到较多破坏,多数城市生态严重超载。人们对于生态承载力和与城市空间格局的关系较少结合进行研究。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调控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对生态的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更加需要有效的方法将生态理念以量化的方法在规划中体现。此项研究意图在探讨城市生态承载力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城市生态承载力对城市发展的重大影响,并将生态承载力与空间管制区划结合研究。论文以生态承载力原理和方法为指导,充分将生态的理念融入空间管制区划中,构建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城乡空间管制区划的区划方法,并以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的煤炭兴矿业城市淮南市为研究实体进行研究。首先运用生态足迹法分析淮南市生态承载力的特征,探讨影响城市生态承载力主要因子,分析城市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和城市生态承载力的演变特征,以作为淮南市城乡空间管制区划生态基底控制的依据;提出空间管制区划四大基本评价因子,分别为自然因子、限制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和生态承载力因子,明确因子权重确定的方法;应用GIS技术进行土地建设适宜性分析研究,再根据主干路网和自然界限等进行修正,最终做出空间管制区划。研究结果表明淮南市的生态承载力严重赤字,进行煤炭开采的区县赤字尤为严重,例如凤台县和潘集区,应加强生态的修复;利用淮南市城乡空间管制区划中的适建区预测淮南市中心的极限规模为147.3万人,并比较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淮南市空间管制区划与淮南市总规中相应规划之间的差异,进一步为城乡建设用地的优化配置和差异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并为煤炭型矿业城市的生态保护与空间发展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