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荞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防癌、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等多种生理功能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广阔。本文以山西苦荞粉为原料,通过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发酵体外模型,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开展苦荞对肠道益生作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建立体外模型研究苦荞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对小鼠粪便发酵液中的代表菌群进行测定,并计算益生元指数PI值与B/E值来判断苦荞的益生元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苦荞能够增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PI值和B/E值均显著增加,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苦荞具有益生元作用。(2)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小鼠粪便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含量以及pH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除空白对照组外,苦荞组pH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短链脂肪酸中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分别增加至18.94mmol/L、2.66mmol/L、9.46 mmol/L、18.43 mmol/L。(3)采用PCR-TGGE技术研究了苦荞对小鼠肠道菌群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但添加高浓度苦荞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序列比对得出苦荞能够减少Enterobacteriaceae、Peptostreptococcaceae,Clostridiales和Bacteroides等有害菌的数量,优化肠道菌群的组成,有利于肠道菌群的健康。(4)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对小鼠粪便中有益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柔嫩梭菌)和有害菌(拟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的数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苦荞组均对有益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柔嫩梭菌)具有一定增殖作用,同时对有害菌(拟杆菌、肠球菌和肠杆菌)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由此说明苦荞能改善肠道菌群,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改善肠道菌群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