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症患者脑干脊髓角与脊髓空洞间的相关性及治疗。
方法:本文对自2002年~2011年我院收治的32例Chiari畸形Ⅰ型伴脊髓空洞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8~55岁,平均26.6岁,研究对象均排除可致继发性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疾病,如脑积水或颅内占位,患者术前病情均呈进行性加重,术前均行MRI检查。研究对象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以延髓及颈髓受压、后组颅神经及上颈神经根受累、小脑功能障碍为主。行头颈部矢状位MRI薄层扫描(层厚=5mm)检查示: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对照组选自我院急诊或门诊中因颈肩部外伤或头颈痛等行头颈部MRI检查的患者,研究对象均经MRI及详细的体格检查排除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共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7~63岁,平均年龄29.8岁,采用1.5T飞利浦磁共振成像仪(GyroscanIntera;PhilipsMedicalSystems,Best,TheNetherlands)对Chiari畸形Ⅰ型伴脊髓空洞症患者和对照组行头颈部矢状位MRI薄层扫描(层厚=5mm),确定正中矢状面MRI影像,在相关图像上标注可反映脑干脊髓角的基线,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头颅正中矢状位MRI中脑干脊髓角的角度,记录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脑干脊髓角角度,并计算出相应的均值、标准差及分布频率。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3.0,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患者脑干脊髓角d与对照组患者脑干脊髓角的差异,然后将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患者按性别重新分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患者脑干脊髓角与性别的关系。设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3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5例患者采用了枕下减压+脊髓空洞引流术,3例患者行齿状突磨除+钛板枕骨-颈椎后固定术,2例患者经口咽齿状突切除+颈椎前固定术,22例患者单纯行后颅窝减压术。
结果: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患者脑干脊髓角为32.56°±6.032°,对照组患者脑干脊髓角为24.56°±1.813°,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患者脑干脊髓角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男、女性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患者脑干脊髓角明显大于同性别对照组患者,不同性别的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患者脑干脊髓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考虑斜坡的角度不变,所以可认为后颅窝容积缩小导致了脑桥、延髓后倾移位,从而导致脑干脊髓角发生改变。多数学者认为枕下减压术是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复合症的首选方法,可使SM的直接成因得以解除,使脊髓空洞缩小和消失,对于中央管扩张不明显的,我们也采取了这种术式,而对于中央管扩张明显的(直径>0.5cm)有5例患者,我们采用了枕下减压+脊髓空洞引流术,由于随访时间短,远期疗效尚待观察。研究结果表明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患者行齿状突切除+枕骨颈椎钛板固定术可以增加颈部的稳定性,兼有减压和稳定的双重作用,可有效改善延髓、脊髓受压程度,使得脑干脊髓角得以纠正,可有效提高疗效并且防止复发。本组研究中有3例患者行齿状突磨除+钛板枕骨-颈椎后固定,因此类病变常导致颈椎缺乏稳定性,后路减压使稳定性进一步下降,术后均用颈托支撑,使神经轴曲度得到一定程度矫正,近期疗效较好。本组2例患者脊髓腹侧明显受压,患者有明显的锥体束损害症状,我们进行了经口咽齿状突切除+颈椎前固定术,术后短期症状均有改善,由于随访时间短,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结论:后颅窝容积缩小导致了脑桥、延髓后倾移位,从而导致脑干脊髓角增大,齿状突切除+枕骨颈椎钛板固定术可有效改善延髓、脊髓受压程度,使得脑干脊髓角得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