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旱改水”适宜性及整治技术研究 ——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jhk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优质耕地被占用,人地矛盾更加尖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提出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实行“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重庆市位于西南丘陵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貌使耕地地块破碎,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耕地质量有待提升。为了更好的开展耕地保护工作,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耕地质量,开展“旱改水”适宜性评价及整治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旱改水”是指通过土地整理工程将有条件的旱地改造为水田的过程,是区域农业结构性调整的主要体现。为了解“旱改水”的必要性、建设适宜性以及探索“旱改水”的整治技术,本文以丘陵山区万州区为例,基于万州区1990、2000、2010、2020年四期土地利用图像,利用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核密度估计以及景观指数模型等方法,对万州区耕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旱改水”建设布局遵循的原则,从地形、土壤、灌排、区位及耕地性质等条件出发选取评价因子构建“旱改水”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Arc GIS分析万州区“旱改水”的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并运用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来揭示“旱改水”建设的难易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旱改水”建设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性,为“旱改水”建设区域划定及项目区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并以万州区熊家镇红星等(2)个村的“旱改水”项目为例,阐明“旱改水”的整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万州区耕地面积在1990-2020年间呈不断减少的趋势,30 a间耕地减少10912.59 hm~2,耕地利用动态度为-0.2%。近30 a来万州区耕地主要向建设用地、林地和水域转变;1990-2020年耕地面积分布的聚集区由为5个变为4个显著的核心分布带;景观格局指数表明,近30 a来万州区的耕地景观呈现破碎化的趋势,随着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景观的破碎化进一步扩大。从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必须稳定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面积,同时要加强“旱改水”技术的应用,推进“旱改水”工程的实施。(2)万州区“旱改水”建设适宜性区域差异明显,其中区各街道、天城镇及大周镇等耕地的建设适宜性较好,而低适宜性地区受山地丘陵地形影响明显。空间稳定性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弹子镇、后山镇等乡镇,这些乡镇的耕地地块距离镇区和水源较远,大多不属于基本农田,稳定性较差。通过耦合协调度计算及等级划分,将万州“旱改水”建设难易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容易改造和重点改造地块面积分别为1817.02、14680.40 hm~2,较难改造地块和不宜改造地块面积为43461.13、30319.27 hm~2。“旱改水”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分析,确定了“旱改水”项目显著H-H区、显著H-L区、非显著区、显著L-H区和显著L-L区5个区域,最终确定万州区“旱改水”建设区主要分布在余家镇、长滩镇及区辖各街道。(3)以万州区熊家镇红星等(2)个村的“旱改水”项目为例,通过在项目区实地踏勘综合土壤情况,水源情况及村民意愿等条件综合选定实施“旱改水”区域12片,面积为7.79hm~2。其中,表土剥离的厚度一般以20-25 cm为宜,田块的长宽比一般宜控制在4:1-10:1;田间防渗厚度不小于10 cm,防渗工程完成后,应立即将剥离的耕作层土壤回覆,对其进行平整并进行淹水泡田,新增水田的田面高差宜控制在±3 cm以内,砾石含量应≤1%,水田的梯田化率≥70%,耕作层厚度≥20 cm,有效土层厚度≥50 cm,适宜小、微型机耕率≥70%。排水沟设计标准采用暴雨历时1-3 d,3-4 d可排至作物耐淹水深,灌溉保证率75%,灌溉水利用系数≥0.65,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田间道路网密度≥16 m/hm~2,规格为3.0-4.0 m宽;生产路网密度≥30 m/hm~2,规格为0.8-2.5 m宽。
其他文献
生态安全格局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视角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和保护研究当中。但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中生态阻力面的构建和修正等关键问题,并未形成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论文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基于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相关生态数据,通过综合评价的方法识别重要生态用地并提取生态源地。通过构建斑块连通度指数修正生态阻力面,并选取景观破碎度、源
A2B′B″O6型双钙钛矿氧化物因其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备受关注,它们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传感器、燃料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目前关于双钙钛矿Sr2CuIrO6和A2CoNbO6-δ(A=Sr,Ba)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验,而理论研究至关重要但较少,且有更多性质有待发掘,因此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研究方法研究了双钙钛矿Sr2CuIrO6和A2CoNbO6-δ(A=Sr,Ba)的晶体结构和部分
明清鼎革之后,学术由王返朱,“心学亡明论”之说甚嚣尘上。在朱学独尊的局面下,心学经过李颙、孙奇逢、黄宗羲、李绂等人的努力修正,渐渐复苏;而程朱后学却固步自封,逐渐被统治者质疑。在这个学术变迁的关键时期,有两个学术人物的表现尤为典型,一是程朱阵营的陆陇其,他尊朱黜王,门户之见极深,但是理政能力较弱,一生沉寂下寮,吊诡的是逝后竟然获得从祀孔庙的殊荣;一是陆王阵营的李绂,他致力于纠正陆王,调和朱陆,由于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逐渐放弃传统的农业生产转而从事工资水平较高的第二、三产业,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地粗放化经营甚至撂荒等现象开始显现。为了有效缓解耕地撂荒现象,促进耕地集约利用,我国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农地流转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目前我国山区的农地流转仍多以普通小农户之间的流转为主,规模流转不发达,难以有效解决山区耕地的撂荒问题。因此
干旱是一种普遍的水文气象现象,更是一种毁灭性极强的自然灾害。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全球范围内还将发生更为频繁和严重的干旱,进而带来农作物歉收、饮水匮乏、生态系统破坏等深远影响。这种变化同时带来干旱向湿润气候区的转移,如我国西南地区自21世纪以来经历了严重的干旱,给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损失。面对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脆弱特征、人口增长的压力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西南地区水
癌症作为一种发病率日益增高的恶性疾病,具有快速增殖分裂特性以及易转移、易复发的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各界研究者面临的共同难题。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化学药物疗法(化疗)、放射疗法(放疗)等,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都无法根除肿瘤细胞,还会造成一系列的副反应,导致正常细胞受损。近年来,纳米材料因其小尺寸效应以及被动靶向能力逐渐被运用到肿瘤治疗当中,并针对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系列的新方案。其中,具有良好
中国青年党是20世纪20年代创建的重要党派之一,在中国近代政党史中扮演重要角色。1923年12月2日,青年党成立于法国巴黎。1924年9月,其主要领导人曾琦、李璜等归国发展,之后青年党中央党部也迁至国内活动,直至1949年跟随国民党败退台湾,在大陆活动二十余年,时间不可谓不长。本文主要研究1944年至1947年青年党做出政治选择的过程,以及这一选择产生的原因。关于青年党在做出选择之前的历史,与民盟
铁基金属玻璃兼具高强度、低成本、强耐蚀性以及良好软磁性能等特点,在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铁基金属玻璃在热力学上属于亚稳态材料,在长期服役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发生结构演变而丧失其独特性能。因此,如何保持铁基金属玻璃的结构稳定性,拓展其使用范围和应用空间,是当前该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外,铁基金属玻璃的形成能力还十分有限,为克服形成能力差的难题,从简单组元出发,发展新型铁基
乡村地域系统是由人文、经济、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与作用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区际联系的乡村空间体系,是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对象。针对生产要素快速非农化、环境污损化等日益严峻的“乡村病”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矛盾,我国连续18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实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等战略方针,旨在加快补齐“三农”短板,破解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难题。作为乡村地域系统
王阳明乡村治理思想及其实践的产生,是在明朝中后期,正是明王朝朝政腐朽之时,彼时地方基层组织——里甲制度陷入崩溃,加之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流民四蹿,聚党为寇,地方秩序陷入失控的状态。王阳明一生求学问道、科举为官,不论是贬谪边陲、居夷处困之时,还是剿匪平叛、沙场浴血之时,还是闲居山林、授徒讲学之时,王阳明始终矢志不渝地追求“读书学圣贤”的理想,都在探索“教化人心、追求本心”的“致良知”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