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其中以前壁心肌梗死较常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病情严重,预后较差,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作为一种内科有创性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具有安全系数高、创伤性小、治疗效果明显等特点,在临床上较广泛应用。但如何快速和准确地对PCI患者术后效果进行评估,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目前心脏超声技术是临床最常用于检测心室功能的技术,已得到临床医生的一致认可,具有无创、便宜、对病人要求低,准确性高等特点。尤其近年来各种新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超声检查技术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测量(tracking of mitralanular displacement,TMAD)其在斑点追踪技术理论基础上进行心功能指标测量的新方法,TMAD技术通过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瓣环相对于左心室心尖部心肌长轴运动,相对于传统M型超声具有较高时间分辨率,是对传统心功能检查方法缺点的弥补,对检测急性心急梗死患者心室功能早期改变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评价二尖瓣环位移技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手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2例有相同合并症及用药史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飞利浦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器,分别术前1周内、术后2个月均采用Simpson方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另选取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及左室长轴两腔心,应用机器自带软件Qlab6.0软件进行组织运动二尖瓣瓣环位移测量(TMAD)及二尖瓣环的收缩期平均位移峰值(Ds)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PCI手术前后AMI患者的TMAD及Ds数据,来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同时应用Person直线相关性来检验TMAD及Ds数据与LVEF的相关性,并绘制散点图。结果1.AMI手术后组LVEF较AIM手术后组结果有所提高,但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MI手术后组LVESV较AMI手术前组有所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AMI手术前组、手术后组TMAD参数比较,AMI手术后组TMAD参数较手术前明显升高,尤其TMADmidpt%较为明显,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AMI手术后组Ds与AMI手术前组Ds数据比较明显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MI手术前组Ds参数较对照组二尖瓣环Ds明显减低,p<0.01,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的意义。4.AMI手术前、手术后组TMAD参数与LVEF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AMI手术前、后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亦呈正相关性(p均为0.000)。结论TMAD技术评价急性前壁心急梗死PCI术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早期改变较辛普森法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