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mmune suppressive therapy,IST)过程中病毒活化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01例重型及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NSAA)患者接受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联合环孢菌素(cyclosporine,CsA)或单用CsA行IST时HBV感染情况,评估治疗前后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定量和血液学疗效。结果:共60例(29.8%)AA患者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SAA 15例,NSAA 45 例),其中 HBsAg 阳性 12 例(20.0%);HBcAb 阳性但 HBsAg 阴性 48 例(80.0%)。所有患者应用IST前肝功能正常、HBV-DNA定量低于检测下限。IST后,5例(8.3%)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均为HBsAg阳性(含合并HBe抗原阳性1例)且未预防治疗者,抗病毒药物治疗后4例HBV-DNA控制于检测范围内。7例HBsAg阳性患者使用抗病毒预防未出现病毒复制。48例HBsAg阴性患者未预防性抗病毒治疗,IST后无病毒激活。乙肝病毒感染组与无乙肝病毒感染组的再障IST有效率各为43.1%和37.6%(P=0.469);乙肝感染组中,使用抗乙肝病毒治疗者IST有效率为50.0%,未用者为39.5%(P=0.496)。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若HBsAg阳性,不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有病毒再激活风险;AA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影响IST疗效,抗乙肝病毒治疗不影响AA对IST的疗效。目的:总结输血依赖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ransfusion dependent-non severe aplastic anemia,TD-NSA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TD-NSA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输血频率、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以及转归。结果:①共收集124例TD-NSAA患者,男性66例,女性58例,中位病程时间38月(3-363月),中位年龄32岁(3-80岁)。常见并发症有铁超负荷(53例,52.5%),肝功能损害(35例,28.2%),糖尿病/糖耐量异常(24例,19.3%),严重感染(29例,23.4%)等。②环孢菌素治疗119例,血液学改善者23例,有效率19.3%;ATG联合CsA治疗10例,有效70%(7/10);20例进展为SAA者接受ATG联合CsA治疗,9例(45%)有效。③57例进展为SAA(46.0%),中位进展时间:24月(3-216月),铁超负荷可能为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11例转变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例转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转为急性白血病。10例死亡。结论:TD-NSAA患者病程迁延,易疾病进展和重要脏器受累;环孢菌素治疗有效率欠佳,ATG联合CsA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可能改善预后(P=0.001),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