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从1978年开始实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在东部沿海城市,居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但农村居民的收入仍然较低,城乡收入差距悬殊。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是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农民收入为全国最低水平。中央政府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执行10年来,西部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从人均收入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悬殊。中国的收入差距在不断的迅速扩大。沿海与内地,城镇与农村,收入和生活质量相差悬殊,好比一个“先进国家”和一个“最贫困”的国家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中国。本文把各省的数据统计为东、中、西和东北地区,主要对比沿海与内地、城镇与农村、各地区间的各项指标,详细分析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本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论文结构安排。第二部分是中国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主要问题有四点:首先,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低。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悬殊,约3.33倍。各地区间收入差距更为显著,尤其是东部沿海城镇与内地西部农村,其差距高达5.46倍。2008年,西部农村居民平均年收入3518元,是全国最低水平。其次,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西部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较少,高度依赖家庭经营收入其三,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不稳定。外出务工风险大,导致工资性收入不稳定。因农业技术落后,种植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家庭经营收入也不稳定。其四,生活消费支出大。西部地区农村的恩格尔系数较高,食品支出与医疗保健支出比率较大,压力更重。第三部分是中国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存在问题的原因,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有四点。首先,贫困地区农业条件差。西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虽然比全国水准稍高,但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较多,影响耕地效率的提高。耕地效率低影响农产品的产量,直接阻碍农民收入的提高。其次,农产品收获量低,西部地区大多数的主要农产品的单产量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准。其三,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西部地区农村依然单一依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缓慢,直接影响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的提高。其四,贫困地区农民文化素质低下。西部贫困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导致难以从事于第二、三产业,因此无法提高工资性收入。第四部分是解决中国贫困地区农民收入问题的对策。首先,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对贫困地区有针对性的农业补助,加强对贫困地区农业基础建设与农业技术发展的力度。其次,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开展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交流、吸引教育人才到贫困地区,提高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其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种植业需要向大农业、多元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力度发展提高西部地区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其四,推进先进科学技术,加大对西部地区的信息科技、农业机械、科技人员的投入。最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影响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应合理利用不同资源,在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引进技术提高单产、调整农村结构,提高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