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脓毒症休克发生时,可以观察到微循环存在明显的灌注状态及血流的改变。这些微循环改变可能与脓毒症休克引发的器官功能障碍有关。缩血管药物可以改善脓毒症休克时的血流动力学障碍,部分研究结果证实使用缩血管药物可以改善这种微循环改变。在脓毒症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中,仍然将去甲肾上腺素作为强烈推荐的首选血管活性药物。同样作为α受体激动剂的甲氧明在治疗脓毒症休克及对微循环的影响还缺乏相关证据。本研究旨在于评估甲氧明相对于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症休克动物的体循环血流动力学、氧代谢、组织代谢等方面影响有何差异。观察甲氧明在改善脓毒症休克动物的舌下粘膜微循环是否存在优势,以及在缩血管药物干预情况下脓毒症休克动物的舌下微循环与体循环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方法:将12只成年雄性小尾寒羊麻醉后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制作脓毒症休克模型,采用交叉设计(cross-over design)的实验方法,随机平均分配为甲氧明优先注射组(priority-ME,n=6)和去甲肾上腺素优先注射组(priority-NE,n=6)。在进行药物滴定的过程中,priority-ME组的注射顺序为先注射甲氧明、后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而priority-NE组的注射顺序为先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注射甲氧明。在每只动物进行两种药物滴定之间留有药物洗脱期。通过滴定两种药物使得实验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分别达到65、85、105mmHg。每只动物都在麻醉后,休克后,第一种药物使MAP到达65、85、105mmHg时、第二种药物使MAP到达65、85、105mmHg时,再次休克后等9个时间点采集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pH值、血红蛋白;通过Vigileo微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所附带标准公式计算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氧输送(DO2);通过旁流暗视野(SDF)技术测得图像,图像经过随机处理通过De Backer法离线计算TVD、TPVD、PPV、MFI等微循环指标。在进行数据汇总时,将与滴定甲氧明相关的数据整理为实验组(n=12),将与滴定去甲肾上腺素相关的数据整理为对照组(n=12)。所有实验动物均观测至死亡或造模后30小时。结果:在脓毒症休克状态下,静脉滴定甲氧明和去甲肾上腺素均可以使高动力型脓毒症休克动物的心率(HR)及心指数(CI)下降,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增加;组织的氧输送(DO2)增加;可以使舌下粘膜的灌注血管比例(PPV)、总血管密度(TVD)、总灌注血管密度(TPVD)、微血管血流指数(MFI)等微循环指标升高,灌注血管的数量增加,微血管的血流增加,使得舌下粘膜微循环整体情况得到改善。通过滴定两种药物使平均动脉压达到65mmHg时,甲氧明与去甲肾上腺素对于微循环改变的改善作用是相同的;而当平均动脉压达到85和105mmHg时,去甲肾上腺素相较于甲氧明可以显著提高 SVRI(1464.8[1255.0-1674.6]vs.1829.4[1726.1-1932.8],P=0.02;1620.2[1299.0-1941.3]vs.2179.5[2037.9-2321.1],P=0.02),MFI 的值也与滴定甲氧明的动物有显著差异(2.28[2.20-2.35]vs.2.48[2.40-2.57];2.26[2.16-2.36]vs.2.60[2.45-2.75]),同时血乳酸也有更为明显的的下降(6.7[5.8-7.5]vs.5.2[4.5-5.9],P<0.01;6.9[6.1-7.7]vs.5.1[4.4-5.7],P<0.01)。结论:在高动力型脓毒症休克动物模型中,甲氧明可以有效升高MAP、SVRI,同时使高动力型休克时升高的HR和CI下降,纠正休克状态。甲氧明使得体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趋势与滴定去甲肾上腺素相同,这说明甲氧明可以改善脓毒症休克动物的体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但滴定去甲肾上腺素在高平均动脉压时可以提供更高的SVRI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这一点与滴定甲氧明有显著不同。甲氧明有效提高了脓毒症休克动物的DO2,其值的变化与滴定去甲肾上腺素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改善血乳酸代谢方面,去甲肾上腺素表现出更加明显的优势,但这种效应与较高的动脉压力有关。甲氧明和去甲肾上腺素都可以改善脓毒症休克发生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纠正休克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并改善微循环改变。一方面,两种药物都可以显著改善微血管灌注,使得灌注血管的数量和密度增加,同时对于间歇灌注血管和无灌注血管的灌注情况也有改善;另一方面,微血管的血流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在较高的动脉压时MFI值趋于正常。甲氧明在65mmHg的平均动脉压下,对于微循环的改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当,并无明显差异。而在更高的动脉压水平上,去甲肾上腺素可能会更好的改善微血管血流,这一点显著优于甲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