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公共产品视角下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ygyyy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节能的出行工具,应该得到大力发展。自2006年北京首次引进公共自行车服务以来,在近10年的时间里,公共自行车系统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各大城市都开始纷纷引进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借助奥运之风,公共自行车在北京曾风靡一时,之后因种种因素导致运营企业"夭折"。杭州公共自行车的管理与服务非常成功,甚至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武汉公共自行车在轰轰烈烈地运营4年之后却倒闭。由此可见,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正处于一个亟需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发展阶段。本文以太原市公共自行车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准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从五个方面,对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第一部分,准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分析。首先阐述了准公共产品的相关概念,包括准公共产品的含义、准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等。其次对准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理论依据:公共选择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作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的现状。在简单介绍太原市推出公共自行车服务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的主要特点:强政府主导、设施高端先进、初期就成网成系、租车基本免费和全天候服务。第三部分,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进行的调研以及对相关资料的分析,本文认为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中存在以下问题:与城市道路建设规划不协调、服务网点布局不完善、财政压力大、人为损坏严重、出行环境恶劣和服务信息滞后。第四部分,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虽然造成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出现以上问题的因素很多,但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思维认识的偏差、运营效率低和投资主体单一。第五部分,完善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的对策。针对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就进一步完善相关服务提出以下对策:树立理性的公共服务观念,包括提高对公共自行车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正确认识收费与服务品质的辩证关系;提高运营效率,包括创新服务手段、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提高运营的市场化水平;投资主体多元化,包括政府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合作投资、鼓励市民参与投资和公共服务外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型脑损伤后脑氧代谢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5例重型脑损伤患者在手术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监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
本文针对结构加固技术对于房屋建筑施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就结构加固技术的具体应用,包括加固孔定位、加固孔钻孔、加固孔清孔、钢筋焊接、钢筋的预处理、加固孔灌胶、钢
对中国古代莲藕文化进行分类探讨。莲藕文化的社会层面即莲藕文化所形成的实质性的物态方面的影响;莲藕作为蔬菜在中国救荒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莲藕的经济文化即作为农产品参
在白龙江上游迭部林区设置试验样地12个,对不同海拔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pH值5.63~9.10,土壤有机质含量
为了掌握秦岭红河谷森林公园不同林分的土壤养分状况,采用野外调查、土样采集及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秦岭红河谷南坡优势树种槲栎、橿子栎、鹅耳栎、辽东栎林下土壤养分状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浏览不健康网页、痴迷网络购物、无原则转发信息和网络过度依赖等不良网络行为的表现,提出这些不良网络行为会使高职学生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加重家庭负担、形成不良的人生观等危害,并提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等防范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生 不良网络行为 表现 危害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毕节市售鲤鱼和江团鱼样品中的铅和砷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的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当地市售的鱼类可能存在一定的重金属危害风险,应予
地方公安机关警务改革动因是综合性的、复杂的,宏观上与国家的政治生态、社会转型相关,中观上与地方公安机关维稳压力、部门利益冲动和绩效竞争联系,微观上依赖警务信息技术
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将面临改革转型的阵痛,这将意味着我们不再能像过去那样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企业也不再能轻易分享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红利。当开源变得越来越艰难时,更
为了填补对网约车这一新业态规制的空白,交通运输部出台了《指导意见》和《暂行办法》草案,但有关规定引发重大争议。本文结合北京市政府对网约车监管的现状,评析新规中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