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狂狷思想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ei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论语·子路》首次提出“狂狷”,狂狷思想开始逐渐成为中国文化领域里一个独特的精神符号。狂和狷最初是儒家相对于“中行”和“乡愿”提出的两种人格典型,经过不断演变狂和狷逐渐合并作为一个整体的思想形态而存在。魏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个性解放,也是狂狷思想的发展时期,先秦儒家提出的狂狷在魏晋思想大融合的环境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精神风貌。本文拟从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视角来解读魏晋狂狷思想,在关注传统主流思想的同时将注意力投向异端思想,以期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进程中,魏晋思想独树一帜,其中魏晋狂狷上承先秦儒家思想同时又融合道家等思想,在魏晋极其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这些特殊性使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本论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关于“狂狷”的探源。首先,从文字训诂的角度分析“狂”“狷”以及“狂狷”等相关概念的内涵,以此作为“狂狷”释义的基础。其次,探究“狂狷”的思想渊源,尤其是探寻“狂狷”的先秦儒道思想渊源。第二部分:重在论述魏晋狂狷的特殊成因。首先,立足于魏晋的时代背景,分析魏晋时期的生存状态,探寻魏晋狂狷思想形成的现实土壤。再结合当时整个魏晋思想大融合的背景,分析其对魏晋狂狷产生的突出作用。最后,分析汉魏六朝时期人物品评标准的转变对士人风貌的影响。第三部分:以《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为参照论述魏晋狂狷形态,探究其思想实质。《世说新语》作为魏晋思想风貌的一面镜子,对魏晋士人精神风貌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精彩的展现,是了解魏晋人物群体和社会思潮的最佳读本,尤其《栖逸》、《任诞》、《简傲》、《忿狷》等篇目更是可以作为探究魏晋狂狷的切入点。本文将以《世说新语》人物为主要参照,分析魏晋士人在言行风貌上的狂狷表现,再分析狂狷思想对魏晋文学的影响,从而对本文中心论点进行概括总结,梳理出魏晋狂狷的形成渊源和发展演变。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一直是语言研究的热点之一,经过学界众多学者的努力,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释义是现代词典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不同类型词典的释义对比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