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分离技术在工农业水处理、海水淡化、生物医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聚砜由于其耐酸碱腐蚀,抗氧化能力强,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适合在压力环境下使用,常被用于膜分离材料。但由于聚砜材料自身亲水性差,膜分离过程中,生物悬浮物、大分子及胶体沉积易在膜表面和膜孔内部造成膜污染。此外,聚砜质脆,柔韧性较差的缺点也限制了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本文针对聚砜树脂柔韧性不足、亲水性差的问题,通过羟基封端的聚砜和异氰酸酯基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共聚制备聚氨酯改性聚砜树脂,结合聚氨酯的结构特性,改善聚砜树脂柔韧性和亲水性。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制备了以羟基封端的聚砜,得到一系列不同分子量聚砜,研究了该合成方法的最佳合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合成了以异氰酸酯(NCO)基团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用羟基封端的聚砜和聚氨酯预聚体共聚,合成了聚氨酯改性聚砜(PSF-PU)树脂,研究了其制备的最佳条件;利用ATR-IR、1HNMR、GPC手段对聚氨酯改性聚砜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将改性的聚砜树脂制备成膜,测试该膜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表面接触角,玻璃化转变温度等物理性能;将改性的聚砜树脂制备成平板超滤膜,测定超滤膜的纯水通量以及对PEG-10000分子的截留率等分离性能。再用牛血清蛋白模拟动态吸附,测试超滤膜在使用过程中的抗污染性。 通过调节聚砜制备条件,研究反应中各因素的影响,最终确定聚砜的合成最佳条件为:反应单体浓度40%,甲苯用量35mL,带水时间2h,缩聚反应温度160℃,时间4h。 通过调节聚氨酯改性聚砜树脂的制备条件,研究反应中各因素的影响,最终确定聚氨酯改性聚砜树脂的制备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80℃,时间6h;反应物浓度25%。 ATR-IR、1HNMR、GPC分析表明,聚砜的端羟基与聚氨酯预聚体的端异氰酸酯基发生了反应,聚氨酯预聚体与聚砜发生反应,具有聚氨酯特性的链段成功引入到聚砜上。 聚氨酯改性聚砜树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88.33℃,比聚砜高2.75℃;断裂伸长率为18.62%,比聚砜膜高4.38%;水接触角比聚砜小21.5°~22.3°,亲水性得到提高。 聚氨酯改性聚砜树脂超滤膜的纯水通量增加4.36mL·cm-2·h-1,对于PEG-10000分子的截留率提高4%,分离性能提高;对牛血清蛋白的总污染度减小0.18389,不可逆污染减小减少0.12243,抗污染性能提高。 将聚氨酯改性聚砜树脂超滤膜和聚砜超滤膜处理皮革脱毛废水测定超滤膜对废水中的硫化物、COD、色度、悬浮物及灰分的截留率。测定结果表明聚氨酯改性聚砜树脂超滤膜相比聚砜超滤膜对于皮革脱毛废水中的各项指标均有较高的截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