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猕猴球结膜淋巴管的三维分布、功能结构以及与房水引流的关系。方法:成年中华猕猴8只共16眼,体重4~10kg,其中4只为雄性。第一部分,(1)台盼蓝造影:用30G针头将1%台盼监0.1~0.3mL注射于眼球各象限结膜下球筋膜前区域(浅层)或Tenon’s囊下(深层),全程裂隙灯录像记录。(2)荧光素钠造影:用30G针头将5%荧光素钠注入前房,全程裂隙灯录像记录。(3)台盼蓝、荧光素钠双重造影:结膜下注入1%台盼蓝后,立即在前房注射5%荧光素钠,观察两者引流通道异同。观察并录像记录。第二部分,(1)结膜铺片酶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猕猴过量麻醉致死后,将各眼球结膜按象限分成4块取下,前方尽量靠近角巩缘,后方尽量剪至穹隆反折处,下方带少许Tenon’s囊组织,结膜面朝上将结膜铺平,用缝针固定于培养皿中的石蜡基上。倒入4%多聚甲醛,4℃固定6~8小时后,翻转结膜,尽量修剪去背面多余的Tenon’s囊组织,结膜面朝上继续固定10~12小时。然后进行5’-Nase-ALP双重特异性染色。将染色后结膜铺片于载玻片上展平,封片,光学显微镜观察拍照。(2)结膜切片酶组织化学染色:猕猴过量麻醉致死后,经灌注固定,连带穹隆反折之前的球结膜一并取下眼球。将结膜、结膜下组织,连带全层巩膜按象限分剪成4块,修剪成前方带少许角膜,后方至巩膜赤道部的梯形组织块。将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展平,周边用缝线固定于巩膜,4%多聚甲醛固定、脱水、浸胶、OCT包埋组织块,用-20℃恒温冰冻切片机切片,然后进行5’-Nase-ALP双重特异性染色。香柏油封片。光学显微镜观察拍照。(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切片制作同酶组织化学染色切片,用免疫ABC法进行抗VEGFR-3组织染色,然后进行苏木精复染,中性树胶封片,光学显微镜观察拍照。Leica QWin V3.1图像分析处理系统进行图片处理。结果:1、猕猴各象限球结膜宽度:上方10.22±0.80mm,鼻侧8.0±1.06mm,下方9.0±0.75mm,颞侧9.94±1.00mm。2、猕猴球结膜淋巴管动态二维分布:角膜缘处可见环形淋巴管-Teichmann淋巴环,角膜缘部放射状细小淋巴管多从该环发出向角膜外周环形淋巴管汇聚。角膜缘部以放射状细小淋巴管为主;中间部以环形较粗大淋巴管为主,周边部以不规则淋巴管为主。3、猕猴球结膜淋巴管网引流方向:上方淋巴管网从鼻上和正上方引流,颞侧从上下两个方向向鼻上和鼻下引流,下方淋巴管网向鼻下和正下方引流,而鼻侧的淋巴管则向鼻下和鼻上引流。4、球结膜淋巴管网的三维分布:球结膜淋巴管分深浅两层,均位于结膜固有层,Tenon’s囊和巩膜表层未见淋巴管分布。5、球结膜淋巴管的功能结构:(1)盲端起始部:位于球结膜的淋巴管从角膜缘到周边部都有分布,角膜缘部和中间部盲端较多,也较粗大,而周边部盲端较少,管径也较细小。(2)瓣膜样结构:各象限球结膜自角膜缘部到周边部淋巴管腔内均可见瓣膜样结构,总体上中间部粗大淋巴管腔内瓣膜样结构常见,角膜缘部和周边部也有分布,在部分较小淋巴管腔内也可见瓣膜样结构。6、在球结膜下注射台盼蓝和前房注射荧光素钠双重造影时,未见房水引流入结膜淋巴管网。结论:1、猕猴球结膜具有丰富的淋巴管网,包括Teichmann淋巴环、角膜缘部放射状淋巴管、中间部环形淋巴管和周边部不规则淋巴管网。分深浅两层分布,浅层为细小淋巴管,深层为较粗大淋巴管,都位于球结膜固有层内,而Tenon’s囊以及巩膜表面均未发现有淋巴管分布。球结膜淋巴管网引流方向总体是从颞侧向鼻侧方向汇流,并从鼻下和鼻上向眶深部引流,也有部分从上方和下方方向引流至眶深部。各象限球结膜淋巴管网从角膜缘到周边部均有大量盲端初始部和瓣膜样结构。正常情况下,猕猴球结膜淋巴管与房水引流没有直接联系。2、球结膜全厚铺片行5’-Nase-ALP双重特异性酶染色法是研究球结膜淋巴管的有效方法。3、正常猕猴球结膜宽度以上方最宽,其次为颞侧和下方,而鼻侧最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