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构造复杂,储层分布非均匀性极强,储集空间连通关系极为复杂,具有复杂的网络化结构,空间展布极不规则,具有分形、拓扑、不均一等特征,且发育规模具有数量级的差异,在平面上不同部位储集体的连通性、流体性质、油水界面、生产动态等存在较大差别。整个奥陶系油藏类型属于以弹性驱及弹性水压驱动为主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中—重质低饱和度非均质性油藏,并且由各种大小不等的多个缝洞系统为单元组成,具有同时存在多缝洞系统、多压力系统、多油气水关系的特点。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储量规模大,本身具有较高的产能,但由于储层性质的特殊性,大多数油井完井后无自然产能,因此常规复合酸化、加砂压裂、酸化压裂等技术是实现碳酸盐岩油藏改造的主流技术。目前国内外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压后评价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方法,例如对人工压裂缝的延伸方位、几何形态以及与储集体原有裂缝的关系的认识程度还在初步阶段,不利于后期进行油井潜力挖潜。
本文通过对65口井的裂缝监测资料的系统分析,结合油藏地质特征、流体特征、生产动态等动、静态综合分析,将酸压施工曲线划分为5种类型,试井曲线划分为6种类型,并将酸压曲线、试井曲线相结合,进行流体运动方向、运动方式的变化规律的分析。
通过地应力场分析,主要研究地应力方向以及对人工裂缝、原有裂缝走向的影响。研究得出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裂缝走向与区域构造相吻合,但是分区块上没有明显规律,最大主应力方向以北东方向为主,其次也有近东西向和南东向。
通过结合测井、动态资料研究原有裂缝的发育特征,得出塔河油田原有裂缝—溶洞强烈发育,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原有裂缝的存在极大地改变了储层的岩石力学稳定性,其发育对酸压(压裂)施工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研究得出在工区内原有裂缝发育普遍,规模较大,其具有多成因,多期次,多产状的复杂网络特征,后期的埋藏和围岩构造作用对裂缝的张开度等具有决定性意义。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将酸压曲线与试井曲线相结合,系统的定性—量化分析进而描述酸蚀缝长度和宽度及缝壁均一(局部肿大或裂缝转向)情况,亦即流体运动方向及方式的变化规律。
2、通过岩石力学稳定性的研究,找到影响压裂裂缝的形态、方位、高度和宽度的因素,利用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系统,使用测井资料对各井进行原有裂缝诊断,并以强-中-弱-无四个级别半定量参数进行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