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额济纳绿洲位于我国西北第二大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的下游,它是额济纳荒漠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生态防线。本文以额济纳绿洲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绿洲核心区河岸景观,以该地区1987年、2001年和2009年三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和生态评价方法原理,在3S技术的支持下,对调水前后的额济纳绿洲景观格局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构建了额济纳绿洲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深入探讨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问题,从而为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主要研究成果表明:1)水资源条件是决定干旱区植被发展演化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因而植被在该地区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在距离河道近的地方,植被覆盖度较大,分布有更多的乔灌林植被,且年际变化幅度往往较大,对输水响应敏感;在远离河道的地区,以荒漠化植被为主,景观斑块更加破碎,景观格局对输水效果的响应存在滞后性。2)在调水前后,额济纳绿洲景观具有明显的时间演变特征。1987年到2001年,全区荒漠化程度加深,地区植被减少,生态环境恶化。2001年实施调水后,植被得到明显的恢复,且随着水域面积扩大绿洲向着积极的方向演变,不仅植被面积扩大,而且植被覆盖度增大。3)从景观安全、水资源安全、环境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安全四方面,共计25个指标构建了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到2009年额济纳绿洲景观生态安全指数LSI为0.6556,基本位于较好级别。说明经过近10年的调水,额济纳绿洲景观生态安全程度已经从恶化逐步转好,但要想达到良好的生态安全水平仍需要更加科学的生态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