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MRI的动态增强模式与其组织学特点、血管生成间的关系,探讨动态增强MRI在评价乳腺病变血管生成及相关病理学变化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动态增强MRI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MR动态增强扫描采用脂肪抑制3D-FSPGR序列,TR/TE=5.6ms/1.4ms,翻转角30°,FOV:轴面30~34cm,矢状面16~20cm,层厚3~4mm,重叠重建1.5mm,设定11个时相,每个时相25~30s,间隔10s,总的动态时间约7min,第一个时相为平扫,在第二个时相扫描开始时于肘正中静脉注射轧喷酸葡甲胺(Gd-DTPA),按0.1mmol/kg,以2ml/s速度高压注射器注射。运用Functool2功能软件在伪彩图上选择感兴趣区,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早期强化率、信号强度峰值(Emax)、最大信号到达峰值时间(Tmax)。所有病例均行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检测,并在HE染色切片观察炎性反应程度。【结果】:40例病例中VEGF低度表达者与VEGF高度表达者间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VD和VEGF表达水平及炎性反应程度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参数指标中早期强化率和Tmax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Emax高于良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的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有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Emax与MVD及VEGF分级,早期强化率与VEGF分级无相关性(r<0.03,P>0.05),其余指标均显示存在相关(r>0.3,P<0.05),其中Tmax与MVD、VEGF分级、炎性反应程度均为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3,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增强模式与血管生成状况及炎性反应程度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能部分反映乳腺病变的血管生成特性,对乳腺病变特别是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及对预后的评估有较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