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制定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的痛苦心理,同时对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稳定有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干预研究,根据所建立的排除和纳入标准,在南充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选择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名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饮食健康指导、健康运动指导、胰岛素的注射、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跨理论模型,评估患者所处的行为阶段,根据患者的情况制订相匹配的实施方案,然后分阶段实施干预,主要从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用药指导、低血糖预防和心理指导六个方面分别进行讲解,大致制定的方案:如一对一健康宣教,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让患者学习相关知识,微信群定期推送知识;填写自我观察表记录自己每天的情况;培养兴趣爱好和教会患者放松训练激发患者正性情绪;发挥家庭和同伴支持的作用,定期电话随访、门诊随访和知识讲座。两组患者均在干预前(T0)、干预第3个月(T3)和6个月(T6)采用行为改变阶段量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DSCS)、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心理痛苦量表(DDS)指标进行评估,对比分析患者的行为改变、自我管理、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心理痛苦的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比较: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保险、病程、并发症等,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基线资料显示: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行为改变阶段、DSCS、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DDS方面,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一致。3.两组患者行为阶段改变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T3)和干预6个月(T6)后,两组患者行为改变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变阶段跨度比较,干预结束时,两组患者行为改变为100%,向前跨3阶段的患者:干预组47例(72.3%),对照组20例(30.3%),干预组行为改变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DSCS、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空腹血糖(F=3.97,P<0.05)和糖化血红蛋白(F=5.36,P<0.01)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DSCS得分高于对照组(F=345.55,P<0.01);随访期间,干预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趋势,DSCS均升高趋势,但干预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得分差异持续扩大,时间和干预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两两比较发现,干预第3月(T3)和第6月(T6),干预组空腹血糖(F=88.24,P<0.01)和糖化血红蛋白(F=62.51,P<0.01)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而DSCS得分高于对照组(F=345.55,P<0.01),差异随时间延长而增大。5.两组患者DDS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DDS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趋势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DDS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得分差异逐渐增大,时间和干预存在明显交互作用(P<0.05);两两比较发现,在干预第3月(T3)和第6月(T6),干预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1.基于跨理论模型,对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干预措施,促使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改善了患者的行为,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起稳定作用。2.跨理论模型理论拓展了中青年糖尿病行为研究的新领域,对今后的干预策略提供了新方法和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