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普遍且手法各异。我国证券市场发展20多年来,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现象屡屡发生,虽然管理层对其监管措施逐步完善、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各种利益驱使下,公司做假的动机不能根绝,手法也愈加巧妙。 本文在总体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对近几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概况和特点的归纳总结,分析了利润操纵中会计方法的变迁,认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由于适用追溯调整法,不影响年度利润数据和会计指标的信号作用,是利润操纵手法中的新宠,它从实质上改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危害较大,较难防范,急需采取对策进行规范。 本文认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与其他利润操纵会计方法相比,其适用范围要广得多,有金额大、操作快、运用广、不影响本期利润和将来的业绩成长、没有后继的资产包袱等特点。但作为最后的做假手段,利弊参半,它一旦采用也意味着经营者承认过去犯错并有虚假陈述之嫌。做假不可能掩盖问题的实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不过是把资产窟窿从当期数据转移到期初数据中去而已。 本文在归纳分析和案例分析中从利润操纵会计手段变迁、企业做假动机、运用效果等不同角度,探讨了上市公司在选择利润操纵手段时的利弊权衡和动因。并通过对TCL通讯2003年暴露的利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操纵利润事件的详细分析,重点剖析了利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进行利润操纵的过程、背景、深层动因和利弊,揭示了利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进行利润操纵的特点、动机和危害,同时从资本市场监管的社会收益角度揭示了我国监管者“难以作为”的窘境,并结合目前监管规定的局限性提出了有效限制上市公司滥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进行利润操纵的对策建议,内容详实,视角独特,弥补了国内现有文献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