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失代偿期肝硬化中糖尿病的发生率;2.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3.分析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的异同;4.探讨糖代谢指标在诊断肝源性糖尿病中的意义。方法1.回顾性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41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肝硬化糖合并尿病组和肝硬化无糖尿病组,对各组临床特点、并发症、肝功能分级、转归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2.前瞻性研究。收集我院消化内科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例246例,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和肝硬化无糖尿病组,糖尿病组行OGTT及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根据肝源性糖尿病入选标准分为肝源性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组,所有病例随访至死亡或研究终止。对各组临床、预后及糖代谢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1.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回顾性临床分析41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无糖尿病313例(76.0%),合并糖尿病99例(24.0%),其中糖尿病发生于肝硬化之后或同时发生(肝源性糖尿病)46例(46.5%),糖尿病发生于肝硬化之前(2型糖尿病)53例(53.5%)。女性肝硬化患者糖尿病发生率高于男性(45/99vs89/313,P<0.05)。肝硬化糖尿病组平均年龄高于肝硬化无糖尿病组(63.03±11.69岁vs53.97±14.47岁,P<0.05)。肝硬化糖尿病组更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电解质紊乱(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高于肝硬化无糖尿病组(P<0.05)。肝硬化与糖尿病发病先后顺序对于肝硬化临床特点、Child-Pugh分级、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住院病死率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2.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临床、预后及糖代谢指标的前瞻性观察研究(1)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发生率29.3%(72/246),其中肝源性糖尿病45.8%(33/72),2型糖尿病54.2%(39/72)。随访死亡率17.9%(44/246),糖尿病患者死亡率26.4%(19/72)。(2)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相较于无糖尿病组,住院天数长(P<0.05),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高(P<0.05), Child-Pugh评分及死亡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组(P<0.05)。(3) OGTT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显示,肝源性糖尿病组存在高胰岛素血症,C肽分泌曲线正常,2型糖尿病组胰岛素分泌不足,C肽分泌曲线低平。肝源性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在并发症、住院天数、肝功能评分及死亡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变量分析显示:年龄≥60岁,白蛋白<28g/L,糖尿病及Child-Pugh分级C级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有Child-Pugh分级C级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OR=3.056,P=0.013)。结论1.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重,住院天数延长,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2.区分肝源性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临床转归及预后的影响无差异。3.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C肽分泌曲线基本正常,胰岛素C肽释放曲线对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