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水蚀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已证实耕作侵蚀与水蚀是我国长江上游紫色土坡耕地区域两大主要侵蚀类型,目前国内外还未见关于耕作侵蚀对水蚀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了探讨耕作侵蚀是加强还是减弱了水蚀作用的问题,本文以长江上游紫色土典型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137Cs示踪技术、常规顺坡耕作、模拟强烈耕作(短期内连续数次耕作)、人工降雨及地学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耕作侵蚀对坡面水蚀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  1、强烈耕作引起坡面土壤垂直和水平方向再分布  模拟耕作试验结果表明:与耕作前相比,20次耕作后137Cs面积浓度在坡顶(0 m)、肩坡(5 m)、中坡(10m)分别降低了16.18%、33.08%、7.49%;而在背坡(15m)和坡趾(20 m)位置分别增加了10.15%和50.58%,说明强烈耕作引起了坡面土壤发生明显的空间再分布。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与耕作前相比,通过20次耕作后,土壤深度在0 m,5 m位置发生了显著减少(P<0.05),而在20 m位置发生了显著增加(P<0.05),在10和15m位置变化不明显(P>0.05)。模拟耕作前土壤有机质的深度分布满足回归方程(Y=a Ln(X)+b),然而通过20次模拟耕作后并不再满足该方程,这主要是由于耕作的混合效应弱化了有机质浓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性。37Cs残余率分布结果显示:强烈耕作引起土壤净侵蚀和净沉积分别发生在上坡和下坡的边界处,而中坡仅仅起类似于传送带的作用传输来自上坡的土壤,阐明了耕作侵蚀的边界效应非常强烈。  2、耕作引起土壤团聚体及抗蚀性的变化  与耕作前相比较,20次耕作后<0.25 mm粒径非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耕作前增加了36.98%(32.62-42.14%)。强烈耕作导致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以及土壤可蚀性K值在坡耕地不同景观位置均发生了显著的增减。20次耕作后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比耕作前增加了61.09%(42.76-68.50%),土壤可蚀性K值比耕作前增加了42.27%(24.59-61.34%),随着坡长增加,MWD和GMD值逐渐增加,而PAD和K值不断减小,揭示了耕作侵蚀造成坡面土壤抗蚀性明显降低,而顺坡向下抗蚀性逐渐增强。强烈耕作对坡耕地土壤结构稳定性具有两方面的重要影响:即耕作引起土壤向下坡传输和耕作过程伴随着机械破碎的双重作用共同改变了坡面土壤结构的稳定性。  3、耕作侵蚀对土壤水分及入渗特征的影响  与对照地(等高耕作1次)相比,模拟耕作45次土壤水贮量在上坡部位降低了49.38%,在中坡和下坡部位分别增加了23.85%和15.80%。表明强烈耕作显著影响了坡面土壤水分的再分布。与对照地相比,45次耕作后坡面土壤持水量在上坡的低吸力段(0-330 KPa)下降了34.88%;而在下坡的高吸力段(330-15000 KPa)显著增加了125.00%。表明强烈耕作导致土壤在不同吸力条件下的持水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与对照地相比,上坡通过25次和45次耕作后累积入渗量分别减少了50.67%和68.44%。在下坡位置,25次和45次耕作后坡面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比对照地分别增加了13.76%和11.11%。对照地在中坡位置的累积入渗量比上坡高4.55%,比下坡高21.69%;45次耕作后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比上坡增加了3.39倍,比下坡增加了48.57%。结果表明:强烈耕作引起上坡侵蚀区土壤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明显降低,导致地表径流量显著增加,从而增加水蚀强度;而在下坡堆积区域,土壤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虽然暂时增加,但坡面汇流在下坡加剧,因而并未减少水蚀作用。  4、耕作侵蚀强度对坡面产沙的影响  在15度的径流小区内,通过模拟不同耕作年限,利用70 min人工降雨试验结果显示:坡面开始产流时间变化规律为:耕作52年(29min32 s)>耕作31年(47 min32s)>耕作10年(57min40 s)>对照地(未产流),说明随着模拟耕作年限的增加,产流时间不断提前,径流量显著增加。在相同降雨时间内不同耕作位移量的细沟坡面平均产流产沙量的大小依次变化趋势均为:24.72 kg m-1>9.86 kgm-1>0 kg m-1,表明耕作位移量的增加将显著加剧了坡面水蚀,揭示耕作侵蚀对水蚀起着输送物质的作用。累积产沙量随着耕作侵蚀强度的增加(耕作年限和耕作位移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表明耕作侵蚀加速了紫色土坡耕地土壤水蚀作用。  不同耕作强度处理下坡面水动力参数(平均流速,径流深度,径流剪切力)在上坡和下坡位置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表明耕作的边界效应显著影响了坡耕地坡面水动力特征。模拟耕作10、31、52年后坡面土壤可蚀性参数(K)分别为:8.49、16.35、33.11 g min-1N-1;模拟耕作位移量为0、9.86、24.72 kg m-1的径流临界剪切力(τc)分别为0.75、0.59、0.38 Pa。结果表明随着耕作侵蚀强度的增加,坡面土壤可蚀性显著增加,径流剪切力明显减小,揭示了耕作侵蚀对水蚀的敏感性。
其他文献
针对国内汽车企业对非金属嵌件锁紧螺母研究较少,扭矩设定不合理,联接可靠性不高等问题。通过拧紧试验对非金属嵌件锁紧螺母的扭矩系数,摩擦系数等进行研究,通过与普通螺母进
紫色土为长江上游农耕区主要土壤,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其土层厚度薄(30-80cm),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作物养分利用率低。为深入了解紫色土坡耕地长期施肥过程中的磷素养分库容和
沥青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作用会产生静态硬化和氧化硬化,使沥青的物理性质和流变特性发生改变,影响沥青的性能和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及耐久性。为了研究老化前后
盐柴类荒漠作为盐生荒漠生态系统的一种,具有较高的植被覆盖度,同时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其碳交换特征与其他生态系统必然不同,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通过野外原位测量以及室
对可转换债券进行创新,分拆成为标准的企业债券和权证,可以让承销商、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投资者、证券交易所等市场参与者和组织者都能够从中分享收益。 Innovating conve
学位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农业生产的压力增大,肥料的用量不断增加,然而,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一方面可以导致土壤总体微生物和特定功能微生物种群、数量及活性的变化,从而影响土壤的
在消费主义狂潮席卷下,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依赖劳动创造价值来建构身份,而主要通过消费商品所蕴含的符号价值获取身份认同。小资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市场区隔的结果,品牌消
螺纹连接是柴油机中应用最普遍的连接方式,影响到柴油机结构的动态特性。为了研究考虑螺纹连接时柴油机抗冲击特性,设计加工了一个机脚螺纹连接试验件进行模态试验,并引入梁一弹
本试验利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西芹腐根以及腐根际区物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浸提剂(丙酮、乙醇和水)的西芹腐根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均有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