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量效应一直是金融市场中最具挑战性的一个异象,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便受到无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可以说,动量效应从最开始的被发现、被解释到后来的被应用,已经经历了一场蜕变,解释它的理论更是层出不穷。动量效应还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其他资本市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价格角度、残差角度、波动率角度抑或其他各种各样市场特征的角度,动量效应似乎成了资产价格运动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固有特征。然而随着近年来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多,财务杠杆使用的多级化,产品之间的联动效应增强,资产价格开始出现大幅波动。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如在这种大幅波动情形下使用动量策略则会出现一种短期内收益率暴跌的现象——动量崩溃。动量崩溃现象成为了制约动量策略使用的最大因素。其导致的损失将使得之前采用该策略所积累的收益损失殆尽,是一种极其危险的风险暴露。国内对于动量崩溃的研究寥寥无几,而国外却初成体系。从2011年开始,已经有诸多国外学者开始了对于动量崩溃的研究,并从多种角度给出了对于传统动量策略的改进方法。此外,由于我国的股市特征是牛短熊长,与国外的牛长熊短显著不同,加之股市制度和个股波动性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因此,国内在何种时间频率上存在动量效应,此时是否存在动量崩溃现象,其特征又是什么?必须加以独立的研究而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的结论。因此,本文将视角设定为中国A股市场的动量崩溃现象研究上,希望可以通过对我国的数据进行研究,来探索中国A股市场是否同样会出现动量崩溃现象,若存在则试图找出一种行之有效的修正方法,提高动量策略的夏普比率,降低左偏风险,即达到有效降低市场风险暴露的目标,从而使得该策略在现如今的高波动高杠杆的市场上的实用性得到提高。为了研究以上诸多问题,本文选取了 1997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期间中国A股市场股票周收益率及日收益率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构造出观察期和持有期分别为1、2、3、4周,无间隔期以及间隔期为一周的周度动量策略交易组合,并通过显著性检验观察周度水平上A股市场的动量特征及其时变规律。其次,基于以上的观察结果,对呈现显著正收益的动量组合及周度Fama-French三因子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回归分析,并画出累计收益率折线图,观察动量策略组合的统计特征以及是否出现了动量崩溃现象。再然后,利用A股日收益率数据通过追溯不同时间长度构建出四种代表性动量组合的已实现波动率,去近似度量其真实的周波动率,并进行一阶自回归考察其各自的持续性和可预测性程度高低,从而利用当前的已实现波动率来度量下一周的波动率风险进行倒数风险加权调整,即修正的动量策略。。最后,对四种修正的动量策略进行统计分析并与未经修正的策略进行比较,观察左偏风险是否改善,夏普比率是否提高。研究发现,中国A股在间隔期为一周时确实在周度水平上存在动量效应。与Fama-French三因子相比,尽管动量策略组合的夏普比率比较理想,但与此同时却表现出极大的左偏风险和极高的峰度值,而且在特定时期确实存在动量崩溃现象;基于已实现波动率倒数加权的方法对原始动量策略进行修正,使得动量崩溃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抑制,而且左偏风险得以改善,夏普比率进一步提高。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丰富了国内现有的对于动量效应的相关研究,不仅发现中国A股市场应用动量策略在取间隔期为一周时的周度水平上存在动量效应,而且立足于风险角度,对动量策略中崩溃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第二,本文通过利用已实现波动率倒数加权的方式对原始动量策略进行了修正,使得左偏风险得以改善,夏普比率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得动量策略在风险积聚的股票市场的实用性得以提升,对投资者的市场风险防控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三,本文还尝试了利用不同的估计期来计算已实现波动率,从而探索估计期不同对于原始动量策略的修正结果是否会带来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