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百年来,对约翰·邓恩诗歌的解读争论不休。本文通过介绍马丁·海德格尔本体理论,尝试用此理论来阐释约翰·邓恩的诗歌。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很大程度上隐匿的存在于其非本真的样式,因此其本真自我已迷失于“众人”之中。理论上来说,“此在”能寻求找到自己的本真性,这应该由“畏”来完成,这是因为“畏”能将“此在”从迷失的“众人”状态中驱赶出来。人本真自我的实现是其在先行领会到本真的死亡——即领会死亡是一种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不可逾越的、确知的、但又未规定的可能性。但是仅仅意识到自己的本真自我还不够,“此在”还需积聚足够的勇气来寻回自己的本真性。这一过程在“此在”对良知召唤的确切领会中,或说意识到自己根本的罪责存在后得以实现的。
根据上述理论,本论文把邓恩的一生及情感经历看作其寻求本真自我的象征。以此为基点,本文分别论述了邓恩在追寻本真自我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本文第一章从两个部分阐释邓恩沉沦于“众人”世界的非本真的状态,即邓恩对世俗之爱的痴迷及其精神世界的空虚。第二章从“畏”这种情态对他本真自我的揭示,由对他人之死的非本真的怕及对自我本真死亡的思考两个部分组成。第三章通过正确领会良知的召唤之后他对找到本真自我做出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