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区域文化交流、族群的产生与融合等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宗教生态学”角度考察人口迁徙对宗教生态的动态影响,通过对比泾源县两次大的移民活动,探讨在相对封闭环境中,同一宗教内部生态结构演变、调适的特点,以及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宗教生态结构演变、调适的特点。
本文将清同治年间以及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泾源县两次人口迁徙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人口结构、经济、文化等层面对人口迁徙对宗教生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治年间的回族迁徙,改变了原有的人口结构(民族构成),从而令信仰者的比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原以佛教、道教、祖先崇拜为主的宗教生态结构转变为以伊斯兰教为主。同时受环境闭塞的影响,宗教生态呈现出:内部教派势力相对稳定,划分明显并带有区域性;世俗经济与宗教经济相交织;经堂教育兴盛,而儒家官学则日益衰微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的“吊庄”迁徙,则具有相对开放的环境,经济稳步发展,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在这一条件下,宗教生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派间虽有矛盾冲突,但更倾向于“求同共存”;经济、文化对宗教的影响增强,人们的生活重心逐渐从宗教生活转移至世俗生活当中。
通过对比研究这两次迁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口迁徙可以通过改变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层面,形成对宗教而言相对封闭或开放的外部环境,在不同环境中,宗教生态并非单一、固定,而是根据环境而转变,通过调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虽然外部条件有限,但受人们观念的影响,宗教格局较为稳定,宗教经济与世俗经济交织、且宗教文教发展远胜于世俗教育;其内部的调适主要由宗教上层做出;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使得宗教生态发生变化,经济等因素对宗教的影响加强;宗教内部的调适权亦从宗教上层转移到了普通信徒手中。
此外,由人口迁徙造成的人口比例、分布的变化亦会对宗教生态结构(教派比例、分布格局等)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如回族这种近乎全民信仰的族群中,这一特点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