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公认IBD的病因是以遗传易感性为基础、环境因素参与,粘膜免疫系统对肠腔内抗原物质的异常免疫应答而造成的肠道损伤。此外,研究发现IBD患者易合并骨代谢异常。维生素D既往以调节钙磷代谢的作用而众所周知,近年来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抗感染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国外已有大量的基础研究证实维生素D参与了IBD的发病,并发现IBD患者存在维生素D的缺乏,血清25(OH)D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但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研究。另外,关于维生素D对IBD骨代谢异常的影响,国外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而国内仅有少数这方面的报道。维生素D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目前研究发现VDR具有基因多态性,且其与IBD的易感性相关。另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影响DEFB1、TLR4和IRF5的表达,且已有国外研究证实它们的基因多态性与IBD的易感性相关。国内目前尚无IRF5、DEFB1基因多态性与IBD易感性的报道,且无上述基因多态性关联作用的报道。由于IBD为多基因复杂疾病,单个基因多态性对疾病的影响可能较为微弱。因此,本研究旨在:1、探讨中国人血清25(OH)D水平与IBD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同时一并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IBD骨密度的关系及IBD患者发生骨密度异常的危险因素。2、探讨维生素D作用通路中VDR、DEFB1、TUR4、IRF5基因多态性与IBD易感性的关系,并拟对阳性位点之间的关联作用进行分析。第一部分维生素D与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78例UC患者、57例CD患者及122例正常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和血清,所有样本均进行血清25(OH)D的检测(测量单位为ng/ml), IBD患者进行骨密度的检测。结果:1、UC组、CD组、正常对照组血清25(OH)D平均值分别为10.65±4.87,10.79±5.14,12.87±4.40。各组间25(OH)D比较结果:UC组VS对照组,P=0.017;CD组VS对照组,P=0.020. UC VS CD, P=0.874。2、UC组按疾病活动程度分类,血清25(OH)D平均值分别为:缓解期14.38±4.71,轻度10.81±4.70,中度10.05±4.17,重度6.91±3.76。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缓解期与各活动期、轻度与重度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组采用Harvey Bradshaw Score评分对疾病活动程度进行分类,血清25(OH)D平均值分别为:0-4分12.28±4.60,5-8分7.99±3.43,>8分17.9±14.00。因>8分组仅2人,故仅对0-4分和5-8分组进行比较,P<0.01。4、IBD并发低骨量/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分析:UC组:激素累积量(OR=2.821,95%CI1.365-5.831,P=0.005)和血清25(OH)D水平(OR=0.866,95%C10.757-0.992,P=0.038)是其危险因素。2、CD组:激素累积量(OR=3.362,95%CI1.218~9.821,P=0.019)和BMI(OR=0.651,95%CI0.457~0.929, P=0.018)是其危险因素。结论:1、UC和CD患者血清25(OH)D水平均较正常人群降低。2、UC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呈负相关;CD患者中度活动期(简化CDAI评分4-8分)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简化CDAI评分0-4分)。3、多因素分析显示激素累积量是UC和CD患者发生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共同的危险因素,此外,25(OH)D水平是UC患者发生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BMI是CD患者发生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维生素D作用通路中相关炎性因子(VDR, DEFB1, TLR4, IRF5)基因多态性与IBD遗传易感性的研究方法:收集300例UC患者,158例CD患者及302正常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和血清。采用质谱Sequenom法对VDR, DEFB1、IRF5、TLR4四个基因共14个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1、IRF5基因rs3807306位点的A等位基因可增加UC的易感性(P=0.007)。2、IRF5基因rs3807306位点的AA纯合基因型(P=0.028)和rs4728142位点的AA纯合基因型(P=0.008)可增加UC的易感性。3、IRF5基因区域的GGATT单体型(P=0.0002)是UC的危险单体型。4、携带IRF5基因rs4728142位点(P=0.011)的A/A纯合基因型或TLR4基因rs7037117位点(P=0.038)的A/A纯合基因型、rs1927907位点(P=0.046)的A/A纯合基因型的UC患者肠道病变程度相对较轻。5、IRF5基因区域的GTACC单体型是CD的危险单体型(P=0.0223)。6、携带IRF5基因rs2004640(P=0.013)位点G/G纯合基因型的CD患者更易出现结肠的受累,携带DEFB1基因rs2978880位点(P=0.006)C/C纯合基因型的CD患者肠道手术的风险相对更高。结论:1、IRF5基因的rs3807306位点的多态性与UC的易感性相关,rs4728142位点的多态性可能有增加UC易感性的风险,但这两个位点与CD的易感性无关。2、VDR基因rs11574143、rs4760648、rs1544410位点、DEFB1基因rs1799946、rs2741136、rs2978880、rs2741108位点,TLR4基因rs7037117、rs1927907位点及IRF5基因rs2004640、rs1874328、rs7808907位点的多态性与UC和CD的易感性均无关。3、IRF5基因rs4728142位点、TLR4基因rs7037117、rs1927907位点的多态性与UC的临床表型相关。IRF5基因rs2004640位点、DEFB1基因rs2978880位点的多态性与CD的临床表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