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库,在保持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自然保护区一般覆盖范围大,交通不便,监测与管理困难。我国目前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基本上都采用人工巡视的方式,无法同时获得整个保护区的信息,难以形成有效保护。遥感监测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业务化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对保护区的监测能力,为保护区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多信息。本文在国家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山东江苏海岛海岸带卫星遥感调查课题的支撑下,以江苏省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向外5 km缓冲范围为研究区,利用1986、1992、2002和2006年的Landsat TM/ETM+以及2010年的HJ-1A/1B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根据获取的野外调查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研究区域5期遥感影像的湿地和非湿地信息,分析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湿地和非湿地现状以及25年间的变迁情况,重点分析湿地类型间相互转化,并对研究区内的胁迫因素进行分析,在上述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面向保护区管理和保护的需要,给出业务化遥感监测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2010年研究区以湿地为主,占总面积的99.82%,天然湿地占49.35%,作为自然保护区珍禽的主要适宜生境的盐沼和沼泽湿地在保护区所占面积比重大于周边,分别为2.87%和10.65%;人工湿地中以养殖池塘和农用湿地为主,保护区内养殖池塘所占比重大于周边,比例为32.21%,农用湿地在保护区周边所占比重大于其内部,为41.71%;在1986-2010年间湿地类型变化显著:(1)天然湿地不断缩减,保护区内减少了77807.11 hm2,周边地区减少了15420.72hm2;(2)总体上天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最显著的是盐沼湿地和沼泽湿地向人工湿地的转化,两者向养殖池塘的转化率分别为35.78%和36.25%,向农用湿地转化的转化率分别为7.85%和41.91%。2)基于研究区域现状和动态监测结果,结合两次外业踏勘获得的现场资料,从人类活动影响、政策因素以及指示物种的胁迫因素3个角度,对研究区域的胁迫因素开展分析,发现在研究时段的25年问,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天然湿地中的盐沼湿地和沼泽湿地不断缩减,主要转化人工湿地中的养殖池塘和农用湿地,但从2002年该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之后,盐沼湿地得到了部分恢复,从2006年对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进行重新调整之后,沼泽湿地逐步得到了部分恢复。3)在上述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面向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保护的需求,给出了适用的业务化遥感监测方案:包括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范围、遥感监测采用的数据源、监测频次、监测要素,并结合现场踏勘数据对监测要素进行分析,制作相应的监测结果统计图表以及各要素的遥感监测专题图;汇总上报遥感监测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引起变迁的驱动力,制作编写遥感监测报告书,在遥感监测成果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保护措施进行修订和改善,提出下一步保护和管理的计划和措施,从而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